为引导我院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心理素养,9月18日晚,刘程爱老师在5210成功开讲了以“恋爱观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物电学院2023级新生参加。课堂上,刘程爱老师通过举学霸情侣,革命伴侣的例子,准确的指出了大学生阶段所面临的爱情问题,分析爱情与人生、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引导同学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刘程爱老师穿插了心理咨询中的典型案例,内容贴合大学生生活,案例鲜活、生动、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现场气氛活跃,学生收获很大。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只有不断提升爱的能力,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恋爱情感问题。此次讲座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善待自己、更好地对待爱情,有效引导学生理性处理关于恋爱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图片:于晴文案:王筱筠编辑:程华东编审:张国廷
2023-09-28为了增强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4月7日,物电学院于明正楼5109教室开展“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的劳模大讲堂活动,2022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伊始,刘程爱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劳模精神的时代性和重要性,让同学们对劳模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随后,部分学生上台分享了全国优秀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人物语录以及所体现的伟大劳动精神,通过分享劳动模范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劳模精神。此次劳模大讲堂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了部分全国优秀劳动模范,以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同学们将劳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深刻地学习体悟劳模精神,并不断在劳动实践中丰富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图片:李景彬文案:李景彬编辑:单体昊编审:张国廷
2023-04-10团结抗“疫”,“青”力有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安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物电学院量子志愿者服务队于11月27日至28日分别组织抗疫志愿者在学校餐厅、图书馆、风雨篮球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志愿服务,助力学校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文案:王璐鸣图片:王璐鸣设计排版:单体昊编审:鞠丽媛
2022-11-292022新生见面会及疫情防控教育 为强化新生疫情防控理念,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于9月9日9:00举行2022全体新生见面会及疫情防控教育,本次讲座由鞠丽媛老师,商超老师,刘程爱老师主讲,物电学院2022级全体新生参加。 本次宣讲,鞠老师,商老师,刘老师分别讲解了疫情特殊时期防护的举措和重要性,并向新生详细的介绍了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历史成就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学识和亲身的实践经历,为22级新生提出了一些建议,教育同学们在大学以及社会中如何做到洁身自爱,辨别是非,并在疫情这个大前提下如何提升自我,发展自己。 新生深刻的感悟到自身行为小到对家,大到对国的影响,以及遵从疫情防控规定,一切根据学校要求而进一步反省并规范自身行为。整场讲座语言生动幽默,内容丰富多样,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在场新生带入其境,反响热烈。 通过本次新生见面会以及疫情防控会议,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今后会更加看重自己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也将通过不断反省与督促自己,逐步规范自身行为,在大学好好的发展自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大学生活,同时也为了能在不远的将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案:梁玉熙 图片:梁玉熙 设计排版:檀美平 编审:张国廷
2022-09-13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硬件开发与设计)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培养教育方针,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产品设计、设备制造和维护的专门人才。二、专业特色1、专业基本情况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2012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列入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被列入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2016年开始招生智能硬件方向(校企合作)本科生。本专业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已培养12届本科毕业生。山东省一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2、师资队伍雄厚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本专业现有全职专任教师28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全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100%。教师中硕士生导师9人,潍坊市“鸢都学者”1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校“杰青计划”8人、“优博计划”4人。赵加强教授负责的“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和曹连振教授负责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团队”均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发展计划。近几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名教师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名教师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3、教学条件完善多渠道争取和筹措资金,本着重点投入、优先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实和完善本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近几年,教学仪器设备总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增仪器150余台套,建设完善了电子技术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光电子实验室、光信息实验室、光电综合设计实验室。目前,本专业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其中2020、2021年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16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可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1000余台(件),可以开设20余门专业实验。光学学科连续获批为“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与光电实验中心于2011年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3、培养机制(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组成产学研合作小组,与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潍坊市合作建设了国家级“光电检测中心”,新增校企联合研发合作基地2个。(2)合作办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英谷教育”合作增设了“智能硬件”方向的本科专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教学管理学院配套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完善了专业融合、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的办学机制;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以教学团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机制。4、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专业实训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和相关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处。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专题讲座,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RSPT创新、创业等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几年,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近年来获得各类竞赛奖项50多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课程设置1.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普通物理Ⅰ、普通物理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固体物理、量子物理、半导体物理、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材料。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及军训、电子设计入门、公益劳动、电子实习、电路设计、IC设计、DSP实验与系统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四、就业前景电子制造业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山东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潍坊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潍坊市高新区光电企业众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人才需求量较大。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毕业后可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技术、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后也可以继续读研深造,2019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0%,历年毕业生被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985或211院校录取。五、学子风采赵友 赵友, 20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校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等,2015年考取西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Neural Networks、Applied Soft Computing、Neurocomputin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EI会议论文1篇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承担中央高校学生项目1项,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西南大学校级优秀科技成果奖、社会实践与服务奖、校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2019年7月—9月访学Texas A&M University, Qatar,目前在重庆大学计算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大学感言: 我很幸运!我在物院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比赛,一起考研,这些经历为我的梦想打下基石;我很幸运!我在物院遇到了很多可爱的老师们,在他们的关怀与教诲下,鞭策我不断向梦想前进。韩 新20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曾担任校广播台记者,院宣传会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大学连续四年综合成绩班级排名第一,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曾获得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潍坊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等等。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研究生期间曾担任美国光学学会大学分会主席,作为校分会代表赴美国华盛顿学习交流。期间多次获得优秀组织代表,优秀PPT报告奖等等,目前就职于金融行业。大学感言:当外在压力增加时,我们则应该不断增强内在动力。做奔涌的后浪吧,成为有价值的前浪!王德光王德光,20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优秀毕业生。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部长,组织并参与多项活动,多次获得“优秀组织个人”,所在班级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毕业后在北京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学习一年,现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工艺工程师。大学感言:在潍坊学院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活是美好而丰富的,她在我成长过程中所给予我的是无法衡量的价值。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品德行为,在校期间都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更感谢我的母校-潍坊学院,在这里祝母校“桃李满天下”。李玉征李玉征,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2019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继续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学习成绩连续三年专业第一,荣获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校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高级商务证书等。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李玉征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等奖项。在社会实践方面,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承接兼职,提高自己的社会阅历。大学感言:在潍坊学院的四年大学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有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有耐心的辅导员在生活上排忧解难,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朝夕相伴,共同追逐人生的彩虹。在这四年间,我长大了,也成熟了,真的很荣幸身为一名潍院人,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母校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也祝愿我亲爱的各位校友大展宏图,前程似锦!康德祥康德祥,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该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暂缓学业参军入伍,服役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优秀义务兵”、“优秀学兵”、“连嘉奖”等荣誉称号。2015年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荣获校二等奖学金,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生组织,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班长、团支部副书记,曾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组织个人”等荣誉称号。大学感言:大学生活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之歌的一个乐章。在这短暂的四年里,我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留下了欢乐的笑声,成功的欢呼,伤心的泪水和苦恼的哀叹,同时也结下了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和朋友情,这些都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很重要的财富!王绍畅王绍畅,20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硬件开发与设计)专业毕业生,曾担任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团总支科创委员,科技创新部部长。大学期间,学习刻苦努力,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校一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晒福“未来之星”奖学金等。经常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类的比赛,现授权国家专利3项、获得山东省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智能控制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第六届机器人大赛最佳设计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 、山东省第三届智能控制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第九届物理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第十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2018年“创青春”山东省创业大赛铜奖 、山东省大学生第十届物理创新大赛三等奖,主持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均评为优秀项目。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等奖 。 大学感言:把握平台,把握机会,别留遗憾,一站到底。总会有一片天空属于自己,总会有一颗星星为你亮起,我们依然年轻,依然在路上,依然无限可能。
2022-06-20电子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培养教育方针,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产品设计、设备制造和维护的专门人才。二、专业特色1、专业基本情况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2012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列入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被列入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2016年开始招生智能硬件方向(校企合作)本科生。本专业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已培养13届本科毕业生。山东省一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2、师资队伍雄厚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本专业现有全职专任教师28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全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100%。教师中硕士生导师9人,潍坊市“鸢都学者”1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校“杰青计划”8人、“优博计划”4人。赵加强教授负责的“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和曹连振教授负责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团队”均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发展计划。近几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名教师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3、教学条件完善多渠道争取和筹措资金,本着重点投入、优先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实和完善本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近几年,教学仪器设备总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增仪器150余台套,建设完善了电子技术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光电子实验室、光信息实验室、光电综合设计实验室。目前,本专业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其中2020、2021年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16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可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1000余台(件),可以开设20余门专业实验。光学学科连续获批为“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与光电实验中心于2011年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3、培养机制(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组成产学研合作小组,与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潍坊市合作建设了国家级“光电检测中心”,新增校企联合研发合作基地2个。(2)合作办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英谷教育”合作增设了“智能硬件”方向的本科专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教学管理学院配套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完善了专业融合、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的办学机制;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以教学团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机制。4、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专业实训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和相关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处。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专题讲座,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RSPT创新、创业等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几年,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近年来获得各类竞赛奖项50多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课程设置1.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普通物理Ⅰ、普通物理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固体物理、量子物理、半导体物理、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材料。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及军训、电子设计入门、公益劳动、电子实习、电路设计、IC设计、DSP实验与系统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四、就业前景电子制造业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山东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潍坊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潍坊市高新区光电企业众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人才需求量较大。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毕业后可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技术、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后也可以继续读研深造,2019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0%,历年毕业生被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985或211院校录取。五、学子风采赵友 赵友, 20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校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等,2015年考取西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Neural Networks、Applied Soft Computing、Neurocomputin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EI会议论文1篇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承担中央高校学生项目1项,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西南大学校级优秀科技成果奖、社会实践与服务奖、校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2019年7月—9月访学Texas A&M University, Qatar,目前在重庆大学计算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大学感言: 我很幸运!我在物院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比赛,一起考研,这些经历为我的梦想打下基石;我很幸运!我在物院遇到了很多可爱的老师们,在他们的关怀与教诲下,鞭策我不断向梦想前进。韩 新20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曾担任校广播台记者,院宣传会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大学连续四年综合成绩班级排名第一,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曾获得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潍坊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等等。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研究生期间曾担任美国光学学会大学分会主席,作为校分会代表赴美国华盛顿学习交流。期间多次获得优秀组织代表,优秀PPT报告奖等等,目前就职于金融行业。大学感言:当外在压力增加时,我们则应该不断增强内在动力。做奔涌的后浪吧,成为有价值的前浪!王德光王德光,20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优秀毕业生。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部长,组织并参与多项活动,多次获得“优秀组织个人”,所在班级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毕业后在北京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学习一年,现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工艺工程师。大学感言:在潍坊学院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活是美好而丰富的,她在我成长过程中所给予我的是无法衡量的价值。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品德行为,在校期间都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更感谢我的母校-潍坊学院,在这里祝母校“桃李满天下”。李玉征李玉征,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2019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继续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学习成绩连续三年专业第一,荣获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校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高级商务证书等。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李玉征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等奖项。在社会实践方面,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承接兼职,提高自己的社会阅历。大学感言:在潍坊学院的四年大学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有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有耐心的辅导员在生活上排忧解难,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朝夕相伴,共同追逐人生的彩虹。在这四年间,我长大了,也成熟了,真的很荣幸身为一名潍院人,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母校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也祝愿我亲爱的各位校友大展宏图,前程似锦!康德祥康德祥,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该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暂缓学业参军入伍,服役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优秀义务兵”、“优秀学兵”、“连嘉奖”等荣誉称号。2015年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荣获校二等奖学金,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生组织,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班长、团支部副书记,曾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组织个人”等荣誉称号。大学感言:大学生活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之歌的一个乐章。在这短暂的四年里,我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留下了欢乐的笑声,成功的欢呼,伤心的泪水和苦恼的哀叹,同时也结下了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和朋友情,这些都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很重要的财富!王绍畅王绍畅,20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硬件开发与设计)专业毕业生,曾担任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团总支科创委员,科技创新部部长。大学期间,学习刻苦努力,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校一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晒福“未来之星”奖学金等。经常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类的比赛,现授权国家专利3项、获得山东省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智能控制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第六届机器人大赛最佳设计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 、山东省第三届智能控制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第九届物理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第十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2018年“创青春”山东省创业大赛铜奖 、山东省大学生第十届物理创新大赛三等奖,主持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均评为优秀项目。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等奖 。 大学感言:把握平台,把握机会,别留遗憾,一站到底。总会有一片天空属于自己,总会有一颗星星为你亮起,我们依然年轻,依然在路上,依然无限可能。
2022-06-20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互联)本科专业(春季、校企合作办学)【专业概况】 本专业(方向)由潍坊学院和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面向春季高考学生招生。采用3+1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实际感知、操作设备的动手能力,强化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故障排除、基础开发和技术管理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IT、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数字图象处理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工程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获得各类竞赛奖项50多项。【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6年。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的规定与条件,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学子风采】倪桂庆,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春季)1班学习委员,2022年考入大理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攻读研究生。所获荣誉:曾获潍坊学院一等奖学金,潍坊学院三好学生,潍坊学院优秀团员,审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特等奖、省级铜奖,第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八届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三等奖,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银奖,潍坊学院第四届电子硬件设计大赛一等奖等。感言:时光像是吃了催化剂一般飞速将我从2018带到了2022。那年夏天初次踏入校门还若昨日一般,满头大汗的我们提着行李箱匆匆地来到这里,遇见了一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感慨良多。如今,走在潍坊学院的校园里。看着学弟学妹们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不舍,难以忘怀这里的人,更不会忘记这里的事,怀念曾经一起上课走过的樱花东路,曾经自习过后漫步的操场,曾经第一竞选学生会的紧张心情,曾经在八号楼备战考研的日子,即将告别我的大学时代,去往别的平台学习,纵使心中有千种不舍,也无济于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而我也将—如既往,用最美的姿态去回报我的母校和家人。感谢我们曾有幸一起相聚在潍院,四年时光,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感谢我的铺导员马俊原老师,感谢物电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18电信春的所有同学。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我的母校明天会更好!
2022-06-20潍坊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移动通信)专业1.专业背景光电信息产业作为光机电算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行业的支柱性产业。近几年,国家宏观层面先后公布了“宽带中国”、“提速降费”、“通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大力扶持光通信产业发展,因此光电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加强光通信领域重大布局的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将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共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方向)由潍坊学院和山东中兴教育合办,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通信应用领域开发、设计、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具备成长为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资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与山东中兴教育合作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方向)人才,培养的人才具备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方向)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光电信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光通信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掌握与光纤通信密切相关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承载网技术、接入网技术等3.专业特色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移动通信)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工学学士学位。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企业实验设备,采用3+1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设备的动手能力,强化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能够从事光传输、光接入、移动通信等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网络维护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可在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光信息处理及移动通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管理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师资力量本专业的教师梯队主要为打造出一套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涵盖教育过程全链条的ICT 教育体系,同时满足高等院校ICT 行业人才综合培养及市场化高素质ICT 人才需求。潍坊学院与中兴教育共同建了一个40余人高素质、年轻化、重实践、专业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团队人员平均年龄32 岁,均来自于工程或研发一线,具备至少5 年以上一线工程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涉及领域涵盖从4G 无线接入、xPON宽带接入、核心网、数据通信、光传输网络、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ICT 行业各个领域,并通过实训总部内部讲师考核。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高级工程师占比77.27%。团队人员不但能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开发研究课题、进行技术创新,而且成立教材编著委员会将多年的工程经验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编著教材、录制慕课,普惠广大ICT 行业人员。教学条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移动通信)专业主要依托中兴通讯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成了涵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通信领域核心网、无线、承载、接入、数据等十一类15 个前沿实验室,可承担通信、物联网、计算机技术三大专业12 个方向的课程及实习实训项目的共享。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具备最新独立研发的实验设备,满足试验项目的能力;移动通信方向具备电信级设备实验室,同时专业授课老师时刻关注最新通信技术发展,保证培养的学生满足ICT行业市场化技术发展需求,具备开通、调试、维护设备商及运营商最新设备的能力。科学研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了科学研究的合作与共享,发挥了学校专业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共同优势,结合中兴教育作为全国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高等教育综合服务商,积极推动高校通信专业、物联网专业等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实施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目前中兴教育自主研发的远程实验室、LTE4G 无线通信实验系统、ZT-E106x 窄带物联网实训台、ZT-E302实验箱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广泛应用,获得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素质培养实训基地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不仅有与专业息息相关的通信“攻城狮” 狮王争霸赛、发挥创新创业精神的“WECAN 智能车”比赛;也有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比如:实训成果展示、中兴教育高校篮球赛、“遇见名师,遇见成长”中兴教育大师工作室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既拓展了大学生的眼界,也锻炼了大学生的体质素质能力。4.核心课程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光学及实验、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基础、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代移动通信、通信工程设计。5.就业前景移动通信产业是一个涉及子行业较多的产业,产业链构成比较复杂,有硬件为主的系统设备商、测试设备制造、终端制造等。也有软件为主的网规、网优、网管软件、增值服务等,也有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网络服务公司等。移动产业大发展带来了众多工作机会,本专业方向就是依据这个大背景开设的。本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测试,光传输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调测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维护和运营;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的生产、检修、测试、营销等工作。
2022-06-20专业背景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被公认为是继电子信息技术之后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当前最具魅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适应光电人才的市场需求,2012年教育部将原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与原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批准设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设置旨在为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光通信及光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专业特色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工学学位,年计划招生40人。本专业既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设置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光电子器件3个专业方向。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45岁以下教师42人,教授5人,副教授18人,31人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居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近三年引进青年博士20余人,均毕业于中科院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专业建设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光电实验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新型材料电子对抗天线技术研究团队、山东省光电信息技术青年创新团队、潍坊市鸢都学者岗位、潍院学者岗位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教学条件目前,本专业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可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光信息与光通信综合实验系统、光电技术创新平台、光纤技术参数测试实验系统等仪器设备671台(件)。注重实践教学,与国内著名企业如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博瑞光电有限公司、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和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余处,建有“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半导体照明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科学研究本专业拥有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科研队伍,研究方向包括量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以及激光应用等多个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以上26项,可支配经费1000多万元。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APL、STOTEN、PHYSICS LETTERS B等共发表SCI或EI等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素质拓展,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挥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光电设计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通过比赛的方式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近5年,本专业学生共参加各类竞赛200余人次,获得升级以上比赛奖项60余项;学生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学生在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等多方面得到训练,极大地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后续深造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光学及实验、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基础、量子物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光电传感器。就业前景光电产业是随着光电技术的兴起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产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前景巨大。潍坊市作为环渤海光电产业聚集区,近年来光电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势头良好,形成了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两条产业链,涌现出了歌尔光电、中微光电、浪潮华光光电、宇骏新能源、埃伏光伏等400多家企业,实现总产值500多亿元, 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尤其是在光电产业方面,以潍坊高新区为重点区域,在技术创新、拓展链条、企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潍坊光电特色产业基地。潍坊学院地处潍坊市高新区,为了响应国家整体产业布局、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就业竞争力、履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责,于2008年设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2011年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招生,2013年两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最早设立光电信息科学于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几年,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全国各高等院校或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以歌尔光电、浪潮华光为代表的高新光电科技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新产品营销和科技管理等工作。
2022-06-20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一、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通晓与现代智能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智能物联网领域,从事专业产品研制、开发、推广以及智能物联网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可选择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二、专业特色1.专业基本情况2011年,潍坊学院在原有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设了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并开始招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由潍坊学院和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2016年,为紧密对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更名为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为山东省企校共建专业。山东省企校共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2.师资队伍截止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35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在30%以上,多数教师具有多年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经历,工作单位涉及华光、中兴、海信、爱立信等。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历年承担多项横纵向课题。3.办学条件专业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优良的办学条件。拥有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智能物联与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潍坊市智能物联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有通信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已与青岛英谷、北大青鸟华光、浪潮华光光电子、歌尔声学等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信息、通信类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创新平台通信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4.素质培养专业紧密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培养。成立专门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各类赛事。近5年,本专业学生共参加各类竞赛2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项70余项。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后续深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获奖三、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6年。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的规定与条件,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教学采用“121工程”培养模式,即第1学年以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为主,第2、3学年则以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主,第4学年为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锻炼为主,以此全面塑造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物联网导论、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专业认识、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教学、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就业前景专业紧密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定期实施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设置更新,学生培养和就业既有通信工程专业特色,也体现了专业宽口径培养特性。学生在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软件工程等众多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均具有较好的升学和就业发展前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在校生规模维持在480人左右,每年招生规模为120人,含通信工程专业招生40人,通信工程专业(智能物联)招生80人。历经十余年的积累与蓬勃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区域信息高端人才的主要来源,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少数考取了公务员和事业编。每年约有 15% 左右的优秀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五、校友风采吴宁,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2014级通信工程(物联网)专业学生,于2018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子与通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大学经历:2014年入校以来参加过校、学院等多个团体部门,2015年3月参加蓝桥杯省级比赛,参加“互联网”+创业比赛等,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培养并且提升自己合作能力,锻炼自己。个人感悟:感谢潍院四年给我人生带来的宝贵经历,尤其是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我的学习过程和未来工作选择上遇到问题给我解答,在我升学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回望大学四年,亦不过弹指一挥间,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开一扇美好的窗,很幸运可以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朋友,希望今后大家可以走的更远。曹明月,2016级通信工程(智能物联)专业学生,于2020年9月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工程学院,读取研究生学位。大学经历:大学四年,积极进取,勤恳、努力。大学期间,曾获得过三年校级奖学金,并且获得过两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一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以及一次“优秀团员”荣誉称号。在学习之余考取了计算机二级和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教师资格证等等。在2019年3月,参加过第十届蓝桥杯,并荣获省级三等奖。个人感悟:既然选择了前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不管未来的路是康庄大道亦或是充满荆棘,都要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付笑茹,2016级通信工程(智能物联)专业学生,于2020年5月考入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读取研究生学位。大学经历:大学四年,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连续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居于班级第一名并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且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多次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个人感悟:高尔基曾经说过: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我的追求,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弟学妹们,让我们并肩努力吧!孟闻菲,2017级通信工程(智能物联)专业学生,目前攻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个人感悟:首先,对于数学不好的学弟学妹们来说,其实跨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思考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可以勇敢的选择跨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另外,在选择学校时,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做一个认真的评估,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盲目的否定自己,选择是要大于努力的,一定要认真搜寻各个学校的报考信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最后,学校和专业确定之后,不要总是自我怀疑,要朝着目标坚定的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坚持下来,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孙向哲,2017级通信工程(智能物联)专业学生,目前攻读于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个人感悟:考研,一场没有输赢的拼搏!决定考研,是一个简单而又艰难的抉择,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是一场人生进取的征程。在那段岁月中,我们有时会迷失自己,会怀疑自己,甚至时不时还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无论如何,只要选择了,请一定坚持下去!王文荣,男,1995年10月生,山东济南人,是2014级通信工程(物联网)专业毕业生,于2018年考入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原北京市西城区国家税务局),并落户北京。大学经历:2014-2015学年度获得校二等奖学金;2015-2016学年度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并于2015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考试。个人感悟:我觉得大学四年是人生极其宝贵的一段时光,虽然我们最终还要步入社会,但我希望在学习之余,我还拥有一段广阔的天空。我喜欢运动,在大学的四年期间,我带领当时的学院足球队多年称霸,并多次获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另外,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也会有我的身影,作为计算机的主力一员,每年都带领学院拿到前几名的好成绩。最后我想说:哭过,笑过,彷徨过;输过,赢过,拼搏过;扬起嘴角,灿烂;挥手告别,曾经的惘惑;铿锵地说:明天,荣誉的榜单上,有你,有我。李魁林,女,汉族,1997年3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2015级通信工程(物联网)专业学生,辅修会计学,双学士学位。2019年考取山东省选调生,聊城市冠县本科生职位。大学经历:该生在老师的悉心帮助和鼓励下,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连续三学年,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本专业中均名列前茅。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考取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教师资格证、驾驶证等。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校级一等奖学金。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个人感悟:我认为,大学期间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大学期间,我任青年通讯社采编一部部长及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一职。学生会工作的两年,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下,让我的文字写作能力不断增强。多次在《潍坊学院校报》、团刊《弘德湖》、“学工在线”等发表文章。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广泛应用到工作之中。宫茏柏,男,汉族,1998年8月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2016级通信工程(智能物联)专业学生,2020年考取山东省选调生,威海市荣成市本科生职位。大学经历:该生在校期间将学习放在首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并获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和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2019年申获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潍坊学院SRTP项目立项,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实践,申获一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他重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学校工作中曾担任潍坊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主席、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班长,先后在多个组织和活动中获优秀个人称号,能很好的将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融入工作。个人感悟:大学期间的经历使我一生难忘,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收获,还是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提升,我十分满意自己毕业后的状态,在这里也祝福学弟学妹拥有自己理想的未来。
2022-06-20物理学专业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潍坊,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培养思想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教育情怀深厚,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改革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反思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够成长为区域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中学教育政策法规,具备高尚师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教育情怀,热爱教师职业,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成为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 具有扎实物理学专业理论、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熟练驾驭中学物理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3. 具有德育为先理念,具备较强的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班主任工作实践能力和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等综合育人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4. 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要,有效开展交流合作。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二、专业特色1.专业基本情况山东省一流专业——物理学物理学专业是在原昌潍师专1971年设置的物理教育专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开始招生本科生,现已培养48届本专科毕业生。以物理学专业为基础,衍生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物理学专业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优势专业,2017年批准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支撑专业,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生238人。2.师资队伍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本专业现有全职专任教师27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2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96.3%。教师中硕士生导师10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校“杰青计划”8人、“优博计划”4人。赵加强教授负责的“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和曹连振教授负责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团队”均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发展计划。曹连振教授入选潍坊市“鸢都学者”。3.办学条件物理学实验中心物理学专业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优良的办学条件,物理学专业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现拥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建设经费充足,教学环境良好,教学仪器设备先进,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其中2020、2021年物理学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160万元。实验室面积1800余平米,可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000余台,可以开设20余门专业实验。物理学专业依靠潍坊市优秀中小学教育资源,与潍坊市教育局以及潍坊市48所优秀中小学开展合作,建立18处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潘建伟院士指导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工作物理学专业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省厅级奖励20余项。《量子力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五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光学》、《固体物理》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物理学专业现承担省部级及国家级在研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及国家级在研教研项目9项,教科研经费充足。物理学专业所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鸢都学者岗位均是以物理为基础、与光电技术密切相关的优势科研平台,特别是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位居全省前列,并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三、课程设置物理学专业学制四年,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学科教学与设计、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训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四、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本科生培养质量高。近五年来学生在教学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0多项,学生授予发明专利17项,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物理学专业硕士录取率始终在4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同学进入双一流高校,考研率始终位于学校前列。2022届物理学专业二班考研率超过50%;截止到2022年6月,2019届物理学专业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人数比率为26%。物理学专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合格毕业生,在社会各行业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其中多人已成为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齐鲁教学名师、高等学校教授等教育系统的佼佼者,培养学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五、近几年部分毕业生风采宋霞 宋霞,2012级物理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担任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二等奖学金、“鲁芯杯”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8年入职淄博柳泉中学。2018-2019青年教师汇报课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2019年11月在全国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比赛中获特等奖;2019年《浮力》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说课示范案例;获2019年度全省教育及教育督导评价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3月在《物理教学》杂志发表论文;2020年6月获淄博市中小学实验说课一等奖;2020年12月获淄博市自制教具一等奖;2021年7月参与淄博市市级课题立项;获2020-2021学年度淄博柳泉中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大学感言:大学时光就像“林花谢了春红”太过匆匆,但热爱可以始终相伴,它犹如流水般可以绵延很长,亦如成长的动力促使着不断前进,保持一份热爱并为之努力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感恩大学期间所有的遇见!刘璐璐刘璐璐,2012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担任物理学专业的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副部长,2016年获物理、英语双学位。2016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士学位。2019年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博士毕业入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山东省教师技能从业大赛二等奖、优秀团员等,硕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南京大学英才奖学金、优秀班干部、先进个人等。主要从事凝聚态的物性和凝聚态材料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拓扑超导体、拓扑绝缘体、磁性含能、超硬、新型能源等材料进行研究。在国际期刊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PRL、JACS和JMCA等多篇顶刊,其中本人第一作者代表作4篇。大学感言:我很庆幸能在大学遇到尽职而又可爱的老师们,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给我点亮前进的明灯,我才慢慢的成长起来,我会终身铭记老师的敦敦教诲。在大学期间,我还遇到了我挚爱的朋友,让我度过了愉快的四年。我们都有惰性,但是要明确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胡绪瑞胡绪瑞,2013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任潍坊学院科创中心学生会执行副主席。2017年考入宁波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2019年在丹麦做访问学生为期半年,2020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在宁波大学留校任教。本科阶段,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2014年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2015年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三等奖。连续两年获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生阶段,担任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宁波大学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期刊文章各一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并结题浙江省省级项目一项。大学感言: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大学时期是个人能力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挖掘内在潜能,解析自我优势,让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做一位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想实现什么梦想,就放手去干。最后感谢潍院老师给我的教导和栽培。朱雪良 朱雪良,2013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担任班长,量子志愿部部长等职务。2017年考入湘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0年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 大学和硕士期间,获得优秀志愿者、优秀个人,优秀毕业生,并且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等。硕士期间,主要从事计算材料模拟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的热输运、热调控及其热电转化等。自2020年起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了理论模拟和实验同时开展,博士期间主攻实验,目前实验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及其稳定性为主。其中关于SnP3热电性能的研究2020年被Web of Science选为年度热点文章,2021年被Nanoscale期刊编辑选为该领域热点代表文章。此外,关于层状材料Bi2O2Se的热输运性能的研究被物理化学领域核心期刊Phys. Chem. Chem. Phys.评为2019年度热点文章。硕士期间,在Nanoscale、 J. Phys.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 Appl. Surf. Sci.、Nanomaterials、ES Energy Environ.、ACS Appl. Mater. Inter.、 J. Appl. Phys.、Chin. Phys. B、 Materials Advances、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共13篇,其中本人第一作者文章有8篇;第二作者文章3篇;第三作者文章2篇。大学感言:敢于拼搏、敢于奋斗,不悔青春、铸就未来。感谢潍院的老师在考研期间的辛勤付出,也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关怀,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成就自我。阮世豪阮世豪,2013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任潍坊学院物电学院学生会主席。2017年考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2020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入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本科阶段,连续7个学期学习成绩总评专业第一,连续两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奖学金,并先后获得潍坊学院首届“晒福未来之星”奖学金校级总决赛金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教师技能从业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师范类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研究生阶段,连续三年获得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先后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7项。大学感言:二十几岁,本就是该吃苦的年纪。所谓“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只是娇艳欲滴的脸庞、青春焕发的躯体,还包括吃苦的能力和不怕重来的勇气。当下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只有用今天的辛勤耕耘才能换取明日的果实累累。刘洋 刘洋,2013级物理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以300本/年的校图书馆借阅量获学校“读书之星”荣誉称号,2016年获山东省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017年入职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2017年获高密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经典案例二等奖。2018年获全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两项,2018、2019连续两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获评潍坊市“优课”,2019年在潍坊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获三等奖。2020年指导学生在高密市创意设计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一项。2021年获高密市第十九届优秀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2021年在《高密教育》杂志发表文章两篇。2021年获高密市第一中学“五四青年”称号;2021年获高密市第三届青年教师好课堂一等奖,2021年获高密市先锋团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累计讲授高密市级公开课三节。累计在高密一中校刊发表文章6篇。大学感言:一定要在大学里学到足以安身立命的资本,让自己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不拘泥于课本、不迷信于他人,只唯实、 唯上,定好目标、坚定不移,脱颖而出是必然结果,坐拥星空才是属于我们物理人的浪漫。范文斌 范文斌,2014 年考入潍坊学院化学专业,第一学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入物理学专业,后辅修英语专业。曾担任校学生会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参与潍坊学院“创业黑马”第二期项目并成功入驻孵化基地两年。2018年考入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本科在读期间,获得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2018 年获物理、英语双学位。硕士就读期间,曾任上海大学理学院 2018 级物理系 2 班班长。获得国家奖学金、“宋玉器”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爱心金奖”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获评 2021 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连续三年被聘为上海大学附属小学“校外辅导员”。目前科研方向为珠串分子动力学(RPMD)、表面催化等,已获得 3 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在一区期刊 Nano Energy 发表论文1篇。大学感言:美好的时光为何走得这样快,我多想回到那个炎热的仲夏,重新走进潍院,再听老师们讲力热光电。感谢物电学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用专业精湛的知识哺育我成长,这份师生情将毕生难忘。王永奎王永奎,201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2019年以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综合排名一直保持专业第一,先后获得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晒福“未来之星”奖学金、潍坊学院“笃志好学”之星、山东省优秀大学生、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曾获得山东省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物理知识竞赛三等奖、大学生“三下乡”优秀个人。在支教实习学校,荣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研究生期间,学习方面,成绩专业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吉林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金刚石大单晶相关的研究,致力于制备优质含色心的金刚石及高纯IIa宝石级金刚石。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SCI论文,中科院分区二区,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研三期间以访问学生的身份在南方科技大学学习,参与了量子多体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此外,顺利通过博士申请考试,被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冷原子物理方向的研究,进行量子模拟和量子调控。大学感言:大学时光是幸福的、美好的,但只有奋斗过的大学生活才是无悔的。感谢潍院的老师和同学,在生活上给我帮助、学业上给我解惑、工作上给我鼓励,让我能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愿潍院的明天更加辉煌!赵文铎赵文铎,201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量子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等职务。2019年考入贵州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曾担任研究生会副主席等职务。2022年考入中山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大学和硕士期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优秀志愿者”、“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硕士期间,主要从事高能核物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色玻璃凝聚理论中末态粒子产生等。自2022年起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攻场论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在Chinese Physics C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篇;拥有国家专利1项。在“The 14th Workshop on QCD Phase Transition and Relativistic Heavy-Ion Physics ( QPT2021 )”会议上做公开学术报告《The charged hadron production with collinearly-improved unintegrated gluon distribution in heavy-ion collisions》。大学感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十分感谢潍院的老师们、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多么崎岖不平,我都希望在奔赴未来的路上,我们有生生不息的热爱,如星灿烂,如风自由。聂深双聂深双,201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2019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考入南方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期间成功申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山东省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硕士期间获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学金等奖项。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开放系统动力学演化的研究,研究了通过脉冲控制技术提高环境噪声影响下均匀耦合自旋链中接近完美的量子态传输以及调控过程中的控制成本等问题,在保证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降低量子器件的能耗,保证量子器件能够正常运行。研究了受控量子态传输过程中,环境噪声对脉冲控制成本以及量子速度极限时间的影响,对量子信息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硕士期间在Physical Review A、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EPJ Quantum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四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A 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大学感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感谢潍院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在考研期间的耐心辅导与帮助。在潍院我收获了青春最美的回忆,收获了最纯真的友谊,收获了勇敢去实现梦想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感激。李晓燕李晓燕,201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2018年获山东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推荐选手,2019年入职阳谷县第一中学。2019年11月获阳谷县同课异构优秀课例。2020年4月获阳谷县优秀团员;2020年8月获聊城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高中信息化组一等奖;2020年10月获阳谷县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021年7月高中学生科学实验比赛获指导老师奖。2021年9月,参与市级课题立项;2021年9月获校模范班主任、五佳青年教师奖、优秀备课组长、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获阳谷县教坛新秀。2022年所带班级获聊城市优秀班集体。大学感言:感谢潍坊学院对我四年的培养,这四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这些印记见证我的成长。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战胜困难,抓住每一次机遇,每个人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