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5日,由山东物理学会和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共同承办的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新进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师生代表出席相关活动。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李英德发表致辞,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潍坊市发改委副主任闫改芝和李英德共同为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随后,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7位国家级人才、6位省级人才和来自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潍坊先进芯片研究院、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代表共同商定了工程研究中心章程,并对工程研究中心未来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建言献策。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新进展研讨会在知新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与企业人员及物电学院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山东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张承琚发表致辞。南京大学张利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胜帅教授,南京大学汪喜林教授,上海大学曹桂新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满忠晓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兆明教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东周研究员等专家依次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作专题学术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氛围浓厚。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未来,潍坊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量子领域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图文:刘程爱编辑:李玉强审核:曹连振编辑:田绪涛编审:刘程爱
2025-06-176月13-15日,由山东物理学会和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共同承办的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新进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师生代表出席相关活动。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李英德发表致辞,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潍坊市发改委副主任闫改芝和李英德共同为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随后,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7位国家级人才、6位省级人才和来自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潍坊先进芯片研究院、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代表共同商定了工程研究中心章程,并对工程研究中心未来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建言献策。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新进展研讨会在知新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与企业人员及物电学院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山东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张承琚发表致辞。南京大学张利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胜帅教授,南京大学汪喜林教授,上海大学曹桂新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满忠晓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兆明教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东周研究员等专家依次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作专题学术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氛围浓厚。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山东省先进光电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量子材料与量子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未来,潍坊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量子领域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图文:刘程爱编辑:李玉强审核:曹连振编辑:田绪涛编审:刘程爱
2025-06-17近日,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东赛区复赛落下帷幕,我院王晓林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荣获华东赛区一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此次比赛竞争激烈,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王晓林老师在复赛中以“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为竞赛课题,在仅一小时的准备时间内,通过清晰的板书推导和典型例题讲解,系统阐述了动能定理的物理内涵和应用方法,授课过程逻辑严密、重点突出,最终脱颖而出,斩获佳绩。 此前,在山东省预赛中,王晓林老师凭借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荣获特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赛区复赛。此外,我院董亚男老师、王琳老师、陈婷婷老师、徐攀攀老师在省赛中表现优异,获得省赛一等奖,展现了我院物理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力。 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推动物理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此次我院教师取得优异成绩,既是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学院长期坚持“以赛促教、以研提质”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文案:汤宗仁
2025-06-11近日,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东赛区复赛落下帷幕,我院王晓林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荣获华东赛区一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此次比赛竞争激烈,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王晓林老师在复赛中以“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为竞赛课题,在仅一小时的准备时间内,通过清晰的板书推导和典型例题讲解,系统阐述了动能定理的物理内涵和应用方法,授课过程逻辑严密、重点突出,最终脱颖而出,斩获佳绩。 此前,在山东省预赛中,王晓林老师凭借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荣获特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赛区复赛。此外,我院董亚男老师、王琳老师、陈婷婷老师、徐攀攀老师在省赛中表现优异,获得省赛一等奖,展现了我院物理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力。 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推动物理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此次我院教师取得优异成绩,既是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学院长期坚持“以赛促教、以研提质”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文案:汤宗仁
2025-06-115月25日, 山东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第八次线上研讨会顺利举办,该研讨会为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东赛区复赛的重要筹备环节,旨在聚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院王晓林老师作为山东省预赛特等奖获得者,受邀在会上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示范。在示范课环节,王晓林老师以“一维简谐振动的叠加”为主题,结合本土化教学案例,通过“秋千单摆的振动合成”等生动实例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数学解析法—旋转矢量法—实践应用”三种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简谐振动合成规律。课程设计既保持了数学推导的严谨性,又展现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教学逻辑链,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南开大学宋峰教授点评指出,王晓林老师的教学展示“紧扣复赛评分标准,突出物理思维培养,为区域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授课范式”。此次示范课不仅展现了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全国物理教学研讨提供了创新思路。 王晓林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科学思维—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文案:汤宗仁
2025-06-115月25日, 山东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第八次线上研讨会顺利举办,该研讨会为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东赛区复赛的重要筹备环节,旨在聚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院王晓林老师作为山东省预赛特等奖获得者,受邀在会上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示范。在示范课环节,王晓林老师以“一维简谐振动的叠加”为主题,结合本土化教学案例,通过“秋千单摆的振动合成”等生动实例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数学解析法—旋转矢量法—实践应用”三种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简谐振动合成规律。课程设计既保持了数学推导的严谨性,又展现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教学逻辑链,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南开大学宋峰教授点评指出,王晓林老师的教学展示“紧扣复赛评分标准,突出物理思维培养,为区域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授课范式”。此次示范课不仅展现了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全国物理教学研讨提供了创新思路。 王晓林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科学思维—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文案:汤宗仁
2025-06-115月23日至25日,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学论坛在徐州举办。会议围绕“交叉融合·数智赋能”主题,和“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专业建设、AI赋能智慧化一流课程教学、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等议题,搭建跨区跨校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协同发展。物电学院院长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高娟娟、通信工程系副主任高进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高娟娟以《学科育新·理实交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题作了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学院在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报告分享了潍坊学院物电学院立足“一理多工”专业特色,历经十余年持续改革所凝练的核心育人体系。该模式精准聚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为解决人才培养痛点提供了系统方案。报告核心创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性地提出“学科延拓、智慧融教”育人新理念,深度聚焦量子理论核心特质,构建契合数智时代需求的教育观;二、精心打造“三进阶-三协作” 理实交融育人体系,以“课程-竞赛-科研”驱动“知识-应用-能力”进阶提升,以“师资-专业-平台”构筑协作支撑体系;三、构建需求导向“三链协同”育人新生态,紧密对接产业实际,实施产赛研创贯通闭环人才培养路径。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虚拟教研室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承办。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百余人现场参会。会议期间,多所院校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旨在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为电子信息类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2025-06-052025年5月31日至6月2日,由山东物理学会、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与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17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活动——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教学技能竞赛暨第20届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在曲阜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28所高校(含省外10所)的1400余人参与初赛,最终290名选手(专科生2名、本科生194名、研究生94名,初、高中学段分别为150名、140名)入围决赛。决赛内容涵盖教学设计文本(教案)、说课片段、模拟授课三个环节。我院2023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历经班级海选、学院初赛、决赛的层层选拔,共有12名同学晋级省级决赛。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选课与磨课,同学们在赛场上表现出色,与研究生同场竞技并突破学历界限,最终斩获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具体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高子涵、周唯逸、谷佳琪二等奖祝晓、洪宇、张水灵三等奖:许文君、吕梦焕、周永乐、许静、张敏 其中,高子涵同学凭借突出表现,入选一等奖优秀展示选手,充分展现了我院物理学专业学生的高水平素养。其展示课题为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指导教师:唐艳艳老师、肖梅老师因指导成果显著,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突出贡献奖:值此竞赛二十周年之际,李英德老师、唐艳艳老师、孙海竹老师因长期参与指导竞赛且成绩突出,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教学创新之星在校生:2021级物理学专业毕业生何晨婧 往届毕业生:朱婷婷(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杨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汶泉学校)以上人员均获颁“教学创新之星”称号,表彰其在学期间竞赛获奖及毕业后教学创新的突出表现。 征文比赛成果 教师组:肖梅老师撰写的《三尺讲台的双向奔赴》荣获一等奖。 在校生组:2022 级物理学专业陈佳妮《教学技能比赛:一场淬炼与成长的修行》、李鹏程《逐梦物理教学赛场,绽放青春教育光芒》分获三等奖。 毕业生组:优秀毕业生马洪莉(枣庄市第三中学)《从赛场到讲台:以匠心致初心,在物理教学里寻找光的轨迹》、杨洁《向前走,把成长的脚印留在身后》均获一等奖。 本次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考验,更是对我院师范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参赛学生从课堂走向赛场,以青春热血书写成长,用专业素养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团队则以匠心指导,助力学生在竞赛中突破自我。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师范教育,为培养更多优秀物理教育人才贡献力量。图文:肖梅编审:刘程爱编辑:王琨远
2025-06-052025年4月26日至2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及山东物理学会联合主办,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省预赛暨山东省第六届青年教师物理教学工作坊”在我校成功举办。活动特邀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物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等多位知名专家担任评委,观摩师生共180余人参与。本次比赛以“夯实基础、创新教学”为核心,围绕2023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内容,吸引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军航空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省内17所高校39名教师参赛。参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物理模型演示等创新手段,展现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经专家评审团严格评审,最终选拔出2名优秀教师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地区复赛。4月27日颁奖仪式上,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致辞,感谢省内外专家及参赛教师支持,并强调以此次赛事为契机,强化教学支持、深化交流合作,推动物理课程“金课”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山东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张承琚、评委会主任聊城大学王明红教授分别致辞并点评赛事。与会专家与领导现场为特等奖、一二等奖获奖教师代表颁奖。在工作坊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蒋最敏教授作《练好内功,教好物理》专题报告,山东理工大学王本义副教授分享“三段式”教学创新思路,特等奖获奖教师代表李慧、王晓林展示教学案例,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提升新方向。本次活动以赛促教、以评促改,既检验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高校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对推动山东省高校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图文:大学生新闻中心编审:刘程爱
2025-04-29近日,2024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系列评选结果公布,物电学院辅导员团队创作的集体作品“《初识大学》辅导员入学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获评辅导员主题班会优秀教案。该集体作品针对新生的实际需求,旨在通过一系列多元化、富有创意的入学教育,引导大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作品由学院9位辅导员共同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引领+实践赋能”班会体系。 其中,刘超的《你我的大学在这里:潍坊印象》主题班会,则详细介绍了学校驻地潍坊的地域特色与深厚文化,引导新生们在感知城市底蕴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归属感,深化爱校荣校的情感;马雪晓的《入党启蒙教育》主题班会,通过组织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新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刘程爱的《传承劳模精神》主题班会,通过邀请行业模范走进课堂,让新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崇高理念;王树森的《敢向躺平说“NO”》主题班会,结合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通过科技报国的生动案例,有效激发新生们的奋斗热情;张国廷的《宿舍关系》主题班会,借助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新生的包容与协作意识;李玉婧的《从“心”出发》主题班会,巧妙运用心理团辅技术,帮助新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于慧的《打破内耗》主题班会,运用生涯规划工具,引导新生明确个人目标,减少无效内耗;鞠丽媛的《资助伴君行》主题班会,通过精准资助政策宣讲与励志成才讲座,为寒门学子插上追梦翅膀;金波昌的《防范校园欺凌》主题班会,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旨在强化新生的法治观念。 本次获奖,不仅是对物电学院全体辅导员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物电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未来,物电学院辅导员团队将继续推广这些优秀经验,不断深化大新生思政教育,为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应用型人才贡献更大力量。文案:刘晓雯 汤宗仁图片:刘程爱 编辑:牟天宇编审:刘程爱
2025-04-12为加强博士教师学术交流,提高学院科研水平,2025年4月10日下午,物电学院在明正楼5205会议室召开第二期博士论坛,组织博士教师围绕“学院内涵建设之我谈”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物电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连振主持,全体博士教师参加。会上,曹连振深入剖析了学院科研现状,明确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科研考核要求系统规划了未来科研工作。随后,他结合学校科研考核要求,对未来科研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提出了论文发表、专利产出及科研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具体量化目标,激励全体博士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共同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会上,全体博士教师依次汇报了科研进展及未来一年的教科研创新工作计划。他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阐述了即将开展的项目及预期目标。接着,教师们反映了个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如科研资源分配问题、跨学科合作障碍等。对于学院建设,他们积极建言献策,部分教师提出延长年度考核周期,以创造更加宽松可持续的研究环境。针对学生培养与学术氛围,教师们建议适度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本次博士论坛为博士们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激发了教师们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未来,物电学院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学术前沿不断探索进取,为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卓越力量。文案:陈浩 陆启仕图片:陈浩 陆启仕编辑:牟天宇编审:刘程爱
2025-04-12近日,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连振教授团队的《数智时代人工智能+量子化电子信息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成功立项。 该项目紧密贴合新时代电子信息类拔尖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充分发挥我院特色专业学科优势,形成了学科拓展融合教育理论的新理念。借助“人工智能+量子化”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升电子信息类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成效,为学生未来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逐梦之旅夯实基础。此次成功立项,是对学院卓越科研与教学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也为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注入了澎湃动力。物电学院将始终紧跟教育发展前沿,致力于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书写崭新篇章,助力更多学子在数智时代振翅高飞。文案:汤宗仁编审:刘程爱编辑:田绪涛
2025-03-18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经过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议和结果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85项立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81项(含经费自筹50项)。我院杨阳,黄宝歆老师与苏州大学刘增泽老师共同负责的《四维动力,两线并行,多元协同大学物理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项目被列为一般项目。该项目立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聚焦于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全面革新,旨在通过“四维动力、两线并行、多元协同”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此次成功立项不仅是对杨阳、黄宝歆老师及团队科研与教学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院大学物理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支持。未来,物电学院将进一步深入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物理教学模式,激励更多优秀教师为大学物理教育改革做出更大贡献。文案:朱镜霖编审:刘程爱编辑:牟天宇
2025-03-09为进一步推进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申报书质量,近日,我院在5205会议室召开专题推进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连振主持,全体博士教师参会,主要围绕国基金申报进度、材料优化及问题研讨展开深入交流。曹连振首先强调了国基金申报工作对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现阶段申报进度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全体科研人员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把控时间节点,确保高质量完成申报书撰写工作。同时,鼓励团队加强协作,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申报材料,力争在2025年国基金立项中取得新突破。会上,曹恩思、司会晨、马兴娟、尹秀四位博士结合首次申报会专家反馈意见,汇报了修改思路与完善方案。四位博士从研究选题创新性、技术路线可行性、成果预期合理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并针对专家提出的关键建议提出具体优化措施。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结合自身申报经验踊跃发言,围绕“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方法设计”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交流氛围活跃,既直面问题痛点,也碰撞出诸多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凝聚了申报共识,明确了后续优化方向。本次会议通过任务部署、经验分享与问题研讨,为我院国基金申报工作注入新动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申报冲刺阶段,力争在本年度国基金立项中实现新突破,为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张同云编审:刘程爱
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