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走进谭家秋峪村,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延绵的高山、大片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水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村里的老人告诉服务队,如今的谭家秋峪村已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变化”一词能够成为谭家秋峪村今年提得最多的词,与驻村第一书记鲁大来息息相关,在他的助力下,这一切显得更加迅速。
万里长征,始于足下
2017年3月,鲁书记告别了家人与家乡,独自一人踏上了去谭家秋峪村的道路。40多岁的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此时告别家人,不仅仅需要自己的满腔热血,更需要心中的偌大勇气。
谭家秋峪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入村之前,鲁书记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谭家秋峪村从“后进村”变为“先进村”,让每一位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最大程度的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但真的身临其境,真的切身体会,还是会被这一片景象所震惊。“村中的青年不甘贫穷外出打拼,留下老人孩子无依无靠,农业生产方式方法落后,积极发展动力匮乏……”这是鲁书记对谭家秋峪村的描述。因此,从驻村第一天开始,鲁书记就吃住在村里,攻坚在一线。他深知只有融入到村民之间,一点一滴摸索,一点一滴建设。2017年10月18日,潍坊市药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盛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对稳定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深远意义,这个决策也顺应了农民需求,鲁书记深受鼓舞,倍感踏实。
鲁书记自小生活的地方同谭家秋峪村一样,是一个发展落后的村落,填不饱肚子以及教育水平相当落后,这些情况深深地影响着他,他把“让村里的每一个人过上好日子”当作自己的使命,而这也恰恰是他儿时的梦想。
如何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让村干部形成团结的干事班子,是每个第一书记需要面对的第一项现实问题。鲁书记到达谭家秋峪村后,一直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取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村干部。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松散,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驻村后,为杜绝村支部产生“一盘散沙”的现象,做到“一个拳头”劲往一处使,鲁书记选择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从党建抓起,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活动,特别是落实好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狠抓作风养成,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成员,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以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借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铺开以及‘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势,也算是巧借东风,我和村干部积极组织开展党课培训,逐步将党性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根据村支部意见,每月还召开两次党员会,给党员同志指正村委班子工作问题的机会,借会议召开对村委班子提出要求,让村干部听取老党员意见。”鲁书记谈到这一年党建工作的心路历程,内心颇有感触。短短一年时间,软弱涣散的现象逐渐改善,党员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高了,精神面貌得到了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也高了,从以前寥寥几人到现在的全员到会,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凸显,党建愈发彰显活力……
按照镇党委统一要求,每月15日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阳光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成员率先示范,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注重质量,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个到位,并将党员干部参会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讨论支部工作,对工作中一些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在会上进行民主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统一思想,作出决议,促进了实际工作的开展,也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鲁书记在村支部会议上,从不会直接询问“村干部干的怎么样?”之类损害村干部之间团结的问题,而是端正态度,谦逊、认真的和大家交流意见。在非工作期间与村干部交流时,鲁书记也从摆领导架子,不刷优越感。
鲁书记表示:“要想和村干部搞好关系,就要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是减少了村干部的利益相关,二是能让群众在过渡期也不吃亏。”鲁书记用制度激励、约束村委班子的同时,不忘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将村委工作定期上墙公示。
先人后己,建设乡村
身为第一书记,更要正派、心宽、敬业和坚韧。这些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第一书记所应该表现出这些基本的素质。
鲁书记认为这些“素质”正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他还注重自己思想品德上的修养。从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谭家秋峪村,面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岗位,鲁书记并没有产生排斥心理,而是认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也就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与此同时,鲁书记努力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争取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驻村后,为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鲁书记以落实“三会一课”为抓手,强化党员党性观念,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严格的程序保证民主决策和公开监督,调动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鲁书记坚定地认为重不重视群众问题,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个良心问题,是个情感问题也是个能力问题,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进而才能真正的开展好工作,建设好谭家秋峪村!
在“大家”面前牺牲“小家”也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鲁书记在工作期间方方面面优先考虑群众,总是以群众为先,让鲁书记不得不牺牲一些重要的东西,但从他坚定的眼睛里,也看得出来他做实事的认真态度和自我要求。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更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他经常在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询问一些土地、贫困情况、工作建议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发的牢骚是最能反映真实问题的,这其中包含着问题与建议,是平时所不能够听到和了解到的。”他多次走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作,更好地融入村民。主动找他聊天的老百姓多了起来,虽然村民对他的认可度提高了,但他心里明白,这
是老百姓太渴望脱贫致富了。
鲁书记曾经长达一个月没有回过家,重点走访贫困户230余户,为他们送去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为他们带去心灵和物质上的慰问。“物资的帮扶只能解决眼前困难,要想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没有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鲁书记在走访过程中得出这样一条重要的结论。
“仅有物质上的建设是不够的,还要把文化工作做好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贫困村’才能真正意义上变为‘幸福村’。”鲁书记对于“幸福村”如此定义到。2018年4月2日,安丘市副市长孙鹏协调300棵价值1.5万元的海棠树苗,栽种在村内主要街道及河岸边;6月25日,争取镇党委专项资金15万元,将村内全部墙体进行喷涂,红瓦白墙灰裙,对村庄进行美化,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经过鲁书记和村干部一年来的努力,村里新建起了健身广场、篮球场、乡村文化广场等文化建筑,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2018年暑假,鲁书记也不忘邀请潍坊学院“量子”社会实践服务队进驻村庄,进行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国学魅力”为主题的“国学”墙体彩绘工作,鲁书记也参与其中,与服务队一起动手,为村庄添彩,传播传统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鲁书记还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自6月中旬以来,每天分四个时段用广播播出移风易俗宣传声像资料,倡树文明新风尚,营造和谐新农村。6月29日下午选送优秀文艺节目代表帮扶村参加“潍坊市直驻安丘第一书记帮扶村‘七一’文艺演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6月5日在村中秋峪河内发掘出清道光十二年六月的残碑一块,即公元1832年7月,距今已187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村庄最古老的文物,据老人讲此碑毁于文革时期,下半截可能投于村内深井中。在帮扶期间发掘出更多的古物,会为研究村庄历史和文化,挖掘村庄文化底蕴提供更多帮助。
鲁书记希望在履职结束之前,真正实现谭家秋峪村的“乡村梦”,看着谭家秋峪村稳定的发展,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改变,让村民们都过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他描绘的“乡村梦”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在“中国梦”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鲁书记的“乡村梦”更是符合谭家秋峪村当下实际的“中国梦”,真正意义上的谭家秋峪村的复兴梦!
稳扎稳打,助力脱贫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关键一年,也是十九大召开之年。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日常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重大活动的学习力度。6月13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式直播,会后驻村第一书记接受了潍坊市电视台采访,就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扶贫工作作了表态发言。10月18日,潍坊市药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盛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对稳定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深远意义,这个决策也顺应了农民需求,鲁书记深受鼓舞,倍感踏实。
现如今的谭家秋峪村,早已是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庄。而这一条条水泥路,正是鲁书记积极响应国家扶持政策,牵头组织修建的。怎样才能为一个省级贫困村趟出一条脱贫致富路?鲁书记面对这个大难题,他心里也十分忐忑,俗话说“要想致富,先修路”,鲁书记深刻感受到一条平坦的道路对村民而言是多么重要。
“修路、修桥放在哪个村子,都是一个大难题,好在此时有国家扶持,但修路肯定会占用沿街村民的土地,我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大道理村民是不听的,只有跟他们摆好利害相关,才能劝说动大家。”鲁书记利用去年争取到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850米,2018年2月10日,孙鹏市长协调爱心人士捐款1.2万元,为村庄安装了10盏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好了一条条“致富路”。
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村情,让为一个经济薄弱村找到好的致富项目是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难题面前,鲁书记没有退缩,村里1380多口人,他确保走访到位,倾心交流,收集民意,保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走访时,对于依旧坚守乡村的青年,我们会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开阔视野,提高致富创业能力。”鲁书记在走访过程中更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鲁书记在了解村民需求后,先后引进扶贫大棚、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扶贫大棚是个大项目,工程量大、成本高、风险高,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村民心里并不能很好的接受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鲁书记谈到项目实施的过程,颇有感慨的说到,“虽然村民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但面对高风险的项目,村民还是存在不小的顾虑。”鲁书记和村干部商议决定,扶贫大棚从村干部群体中实验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从村支部实验实施,鲁书记利用省级市级扶贫资金共计60万元,柘山镇筹集22.98万元,用于樱桃大棚建设,村集体承担风险,小步快跑,从干部集体逐步落实到户,当村民看到了甜头,自然就会参与进来。同时,鲁书记争取潍坊市财政局“一事一议”奖补资金30万,用于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打深水井,解决饮用水问题,目前资金已下拨到安丘市财政局。
光说不干假把式,2018年4月27日,潍坊市药监局联合潍坊一家金融公司到村进行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理财投资知识讲座,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2018年6月13日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种植户到官庄、临沂等地考察学习大棚果蔬种植技术;2018年6月25日邀请山东梓科发展公司果蔬种植专家到村考察大棚果蔬种植项目,并于6月29日与其签定合作协议,联合承包果蔬大棚,并提供全部技术指导、农资、育种、管理、销售,极大地鼓舞了种植户的致富信心。
鲁书记以2017年申请注册的“景柘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果蔬大棚和大桃种植优势,将种植户联合起来,统一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以及技术、信息等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品牌,增加村民收入。帮扶单位确定自筹13万元建成“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发展现代农业,可惠及150亩大桃种植面积,节本增效,增加农产品产量,助力增收致富。
1月27日上午,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长坤带领局党组班子全体成员到帮扶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力更生,早日脱贫致富,并为他们送上了价值3万元的面粉、大米、食用油、猪肉、棉被等节日必需品,向每户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1000元。
2018年1月24日,鲁书记在得知帮扶村贫困户家庭1名13岁女孩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消息后,立马反馈潍坊市药监局,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局机关及所有下属单位全体人员爱心捐款,三天时间筹得善款2万多元。孙鹏市长、安丘市市委组织部派驻辉渠镇谋家河村第一书记蔡纪福、安丘市辉渠镇绪泉村第一书记姬国强得知消息后,也纷纷伸出援手,孙鹏市长协调共青团潍坊市委捐款1万元。于1月26日送到患者家长手中,并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勇敢同病魔作斗争,祝愿她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村民谈到鲁书记,皆夸赞他是一位真正能为村民办事的好领导,“他来到村里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凡走访到的户,几口人,几间房,困难在哪儿,都做了详细的了解与记录。”通过半个月的走访串村,鲁书记将村情民意做到了摸清吃透。
6月21日上午,鲁书记联合潍坊市药监局协调潍坊光明眼科医院和安丘海吉亚医院到帮扶村开展以“深入农村、扎实帮扶、助推健康扶贫”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潍坊光明眼科医院承诺对70岁以上的村民免费做白内障手术,并免费接送,第一批已于6月25日到院做了免费的手术治疗;安丘海吉亚医院承诺为到院诊疗的村民在医保报销后再减免医药费50%。专家们微笑服务、过硬医术、耐心解答,使义诊现场充满和谐气氛,赢得了村民的满意和好评。屋外已是红霞满天,他望着夕阳下的谭家秋峪村,闻着从村民家的窗里偷偷冒出来的菜香,目光中是对村庄的所有美好的期待,而鲁书记的宏伟蓝图以及村民口中说的“越变越好”也将变为现实。
鲁书记联合潍坊市药监局投资60万元建设村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潍坊市药监局还自筹10万元合作社股份启动资金,“水肥一体化”基本设施设备建设中也投资2万元,并捐赠价值2万元的办公电脑及打印机。
尽自己所能,扎扎实实推进,踏踏实实进取,是鲁书记最真实的写照,他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辞藻,朴实无华的语言更能提现他的魅力。鲁书记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打动着村庄的每一位村民,情到深处自然浓,大家打心底佩服这个心系“大家”有责任有决心的人,对他也不忘竖起大拇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学习鲁书记这种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尽己所能,让社会实践更有意义,有价值。
(从欣 王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