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016年11月10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答辩在明正楼5210室举行,物电学院学生会科技创新部部长杨筱,副部长陈常军、李锦绣等担任评委,部分物电16级新生参加此次大赛。 在前期物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贺志波、副院长赵加强等领导给全体物电学生开报告会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此次的科创大赛,强烈的表达科创精神对物电学院全体成员的重要性。 在开场白中,科创部部长杨筱提到:“我们将以最严格的态度最专业的角度来考问你们,所以你们要认真对待,以保证在以后的更高水平的科创大赛上你们能正常发挥。”参加比赛的成员们一个个都严阵以待,精神抖擞,详细细致的讲解自己的启发、原理、创新作品。触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皆有,但均是来源于生活,感于生活。像王绍畅同学的四推式黑板,一个小小的构思创新为的是解决单纯的上下式左右式黑板在使用投影仪时被遮挡的问题;像仝令清同学对普通物理实验天平的改造为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又像汲泽同学的喷水式拖把集吸尘拖地于一体等等。每当选手发言完毕,各位评委会分别就原理、创新点、实用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提问。在选手们所存在的问题上,评委分别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并给予鼓励。在辩论会结束之后,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比赛让我认识到要敢于设想,勇于实验,创新来源于生活,实现在我们手中。”(董玉婷 高建磊)
2016-11-11我们生活在一个阳光普照,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能看到四时变化、万物百态。而一个特殊的群体,却生活在阳光的背面,他们就是——盲童。2016年11月7日下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量子志愿者服务队来到潍坊市盲童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盲童孩子们传播关爱。 刚进门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跑上前来拥抱志愿者,说:“你们终于来了。”孩子们激动的笑脸,真诚的话语,让志愿者动容。在队长分工后,志愿者们进入教室陪同孩子们聊天、做游戏、做手工。有小朋友和志愿者们进行扳手腕比赛,赢了以后神气十足;还有的孩子随着音乐做体操,志愿者作陪,欢笑不断;也有的孩子比较腼腆,默默注视周围的变化。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活动,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玩了“击鼓传花”游戏,输了的小朋友为大家带来节目,第一位小朋友的一首《母亲》唱出无限深情,活泼好动的初三学武术的孩子来了场“翻更斗”展示他的青春,游戏的进行拉近了小朋友和志愿者的距离,气氛融洽热烈。小朋友们还和志愿者进行了纸飞机比赛,孩子们天真烂漫笑容灿烂,不甘于落后,尽情展示自己,未让缺陷夺去他们的笑容与快乐。愿他们如手中的纸飞机一般,飞向自己的蓝天。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一番告别后,本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了,愿所有的孩子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努力成长。
2016-11-08黄花傍篱落,悠悠夕阳情。踏着重阳余晖,2016年11月1日下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量子志愿者服务队来到馨悦养老院开展志愿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量子志愿者服务队分管主席王玉顺及服务队全体成员。 经过队长的安排后,队员们有序进入老年公寓,老人们看到志愿者的到来手舞足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志愿者到二楼房内陪老人聊天,老人们有的讲述生平,有的谈及儿女,还有的老人细细聆听,神态慈祥。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正应了走廊的标语“做最可爱的老人,活出最年轻的老”。 随后,志愿者与老人进行了“歌唱大赛”,志愿者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勾起了久远时代的情思,老人们也情不自禁放开歌喉。老人一首《外婆的澎湖湾》让每个人内心都变得温柔。随着女院长一首荡气回肠的《精忠报国》,歌唱气氛达到了最高潮。承载众多家庭嘱托的养老院,女院长以自己的方式“精忠报国”,为老人的晚年尽心尽力。慈祥的老人,干练的女院长、年轻的志愿者,在这一幅祥和的画面中每个人都散发出温柔的幸福光芒。 伴随着一曲情意绵长的《祝你平安》,本次志愿活动结束了,志愿者们将对老人的祝福唱进歌里,送到老人心中,愿老人们安享晚年,喜乐平安。愿尊老敬老的夕阳情怀常在!(彭琨然 吴家胜)
2016-10-31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尾声,2016年8月28日,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开学之初,在队长侯国奇的带领下来到了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西市场社区长期以来是物电学院的共建单位,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按照活动计划,由侯国奇队长进行了任务分配,把服务队分成三个小组,一组负责打扫社区卫生,二组负责发放宣传册,三组负责老年公寓。服务队明确任务后,各小组分头行动。打扫卫生、到老年公寓慰问老人,这些都是队员们的常规活动,每次来到社区都会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初秋的气温虽不如夏季那般炎热,但认真的志愿者们却早已汗流浃背,就像一名队员说的“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来这里,但是每次来都会兴致勃勃”。每次来都会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发放宣传册,宣传册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提升居民幸福度,主要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在发放的过程中,队员们是边讲边发,尤其是对社区老年人,他们有的看不清楚,有的识字不多,队员们都一条一条讲给他们听,同时在安全用电方面,还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尽管队员们说的口干舌燥,但是那份耐心,让社区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开学在即,“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服务队的西市场之行,给这个暑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物电学院2016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全部结束,同学们也都带着这份充实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2016-08-29睁开朦胧的双眼,拉开白色的窗帘,一束阳光从透明玻璃里射进屋里,不像是夏日阳光令人心烦,倒像是冬天手里玻璃杯冒出的热气,让人觉得舒服,温暖。一定是昨晚下过的雨,让这个夏天的清晨格外清凉,来到柳庄镇的第十三天了,从最开始排斥在这里生活到逐渐习惯,现在突然意识到再过一天就要离开这一片土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没有学校里的木桌和枯燥的课本,没有家中爸妈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好像是不舍,也好像是欣喜。 记得十三天前,我们十个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各自的行李箱寻找着柳山初中的大门,小破屋,柴米油盐,水泥地板是我们做的最坏生活条件的打算,但来到了这儿,虽然柴米油盐是从半小时路程之外的商品店里买到的,住的总归不是我们心里所想的小破屋,站在柳山初中门口,心底那块冰总归是化开了,心里的小溪流到了心田浇灌出希望的花,温暖,开心。来到柳山,来到柳山初中,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村里的老人看见我们会笑,知道我们是潍坊学院的大学生;路上的孩子看见我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知道我们会让他们了解书本上看不见的世界;路边田里挥动锄头的叔叔阿姨看见我们放下工具问我们要不要喝水,关心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里的一切,我真的是不舍,本来以为我会泪流不止的告诉家里说我想回家,但现在两行泪告诉我的是在这里我长大了,鸟儿总有一天可以离开笼子自由的飞翔。 在这里经历过的雷雨天、刮风天、没有空调、汗流浃背,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我们的最美好的回忆。队友们的友情、小朋友的喜欢、自己的努力终将是我们青春手册里一直记下的永恒。 这里是我们人生中收获经历的一个站点,我们明白,不能哭,要笑着离开这个特殊意义的地方。树上的蝉明年也不会再在这一棵树上聒噪,就算白鸽再回到它自己的小房子里,也不是不劳而获的返回吧。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完成最后的任务。
2016-08-022016年7月27日,辛庄服务队的十位成员在辛庄的第12天,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清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辛庄服务队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对这里的不舍,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在重播着,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都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就是这份安静打动了成员们。一群活泼的孩子,成为队员们最难割舍的牵挂。怀念着他们每天一个个大大的拥抱,孩子们每天都会以这种拥抱的姿态向队员们问候“早安”,让队员们常常有一种措手不及的幸福。 夏日清晨的阳光下,绿色的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可爱的笑脸,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每一个难忘而又美丽的瞬间。有一个小姑娘,操场上她的身影很活跃,她似乎对足球的进球技巧和规矩十分了解,一场比赛过后,她一个人坐到操场边休息,静静看着足球停留的方向,手里的矿泉水瓶盖越拧越紧,奔跑之后汗流浃背的她看见队员走近之后稍微一转身,似乎是在偷偷抹掉脸上的泪水。队员走近关切地问她时,了解到她的名字叫小可(化名),小可低声告诉队员说:“我想踢足球,一直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足球,只想要一个自己的足球,可是我家里买不起。”队员们笑了,欣慰的笑了,很高兴看见十几岁的小妹妹在这个懵懂的年纪明确自己的兴趣,是啊,这片土地让他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太少,书本是他们唯一能够看到窗外的眼睛。队员们决定把自己来时带来的足球送给她,递到她手里,低着头的她微微抬起看了一眼队员,还是低声说了一声“谢谢”。 接近正午的阳光很刺眼,小可对刚得到的足球爱不释手,在操场上不断地射门。大汗淋漓的小姑娘自己抱着足球走近教室,默默地坐下,队员们看见她的脸上有淡淡的微笑,好像是小时候吃过的棉花糖,那么的美,那么的甜。 “我想要一个自己的足球”,小可明白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可就是因为这一片土地的局限,让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世界变得狭小。辛庄服务队的队员们相信只要世界人人都充满一份爱心,他们小小的梦想一定可以成真!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