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 坊 学 院 文 件 潍坊学院政字〔2010〕66号 潍坊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试行) 各单位、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潍坊学院学分制暂行办法》、《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潍坊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学校决定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宽基础、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学校定位为依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内容,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修订原则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2.以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平台,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坚持计算机、英语、体育教学保持四年不断线原则,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控制学时总量的原则,为给学生留出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要进一步压缩学时,控制学时总量。 5.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要体现特色。各专业在发挥原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继承、借鉴和创新,努力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学习、交流、适应、创新、实践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 1.修业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期安排:学校原则上实行每学年两学期制,其中第一学期19周,第八学期17周,其余学期20周。 学分规定:4年制本科专业课内总学分控制在155学分以内。 2.总学时及学时分配 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出发,突出学生自主选择性,适当降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内总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布、课内与课外的学时比例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等。 工农科类专业课内理论总学时(包含实验)原则上控制在2200学时以内;文理科类专业课内理论总学时(包含实验)原则上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 每周课内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2学时以内(第一、二学期可适当加大)。 课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学时所占课内总学时的比例:必修课占70%左右;选修课占30%左右。 3.实践教学环节 工农科类专业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安排30周左右;文理科类专业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安排20周左右。 4.学分计算 一般按照理论课每18学时计1学分,实践环节每1周计1学分,统一圆整为0.5的倍数。 五、课程结构体系 进一步优化和构建平台加模块的总体框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分为三个课程平台,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构成,每个平台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校统一安排。该平台的必修课模块主要按照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该平台选修课模块主要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指全校各专业学生都要修读的课程,占课内总学时的25%左右。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指各学科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本科专业学生应该修满13学分,占课内总学时的10%左右。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面向同一学科群各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平台一般要涵盖学科的主要基础课程。该平台的必修课模块主要体现对本学科群各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统一要求,选修课模块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而设置。对于覆盖面较大的数学、物理、教育类课程、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由相关学院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各专业选择(见附件2)。对于覆盖面较大的交叉开设的管理学基础、美术学基础、艺术素质教育等课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整合师资力量,采用“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方式成立虚拟教研室,统一规划课程建设和课程的开设。 3.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该平台的必修课模块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体现各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成组开设,体现专业方向特色,一部分为丰富或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设置,应具有学术性、前沿性、拓展性等特点。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招生数量,每个专业设2-3个专业培养方向课程模块(新建专业、招生数量较少的专业可暂设一个课程模块),实行分类培养。有条件的专业,可开设由名师名家系列讲座组成的专业选修课。 4.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主要由军训、公益劳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 入学之初安排2周军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时间(周数)由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3)。 六、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具体格式见附件5) 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2)业务培养规格;(3)学制及修业年限;(4)授予学位;(5)主要课程;(6)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7)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8)课程设置。 七、说明 1.通识教育必修课按照本意见规定的学期、学时开设(见附件1)。 2.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学分统一安排,本着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实施,课外完成5.5学分。 3.要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保证全程教学不断线,一、二年级必修,课外完成4学分,实行分级教学(音体美专业除外);三、四年级开设外语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外语。具备条件的专业可安排适量的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4.坚持计算机全程教学与应用。按大学IT和计算机应用2个层次开设。大学IT根据山东省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采用模块化教学,选择其中8个课程模块作为必修课,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全校各专业统一开设;选择12个计算机专题内容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作为必修课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开设。 5.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教育类课程、大学语文等覆盖面较大的跨院课程从本意见附件2所列课型中选择开设,如对课程内容、开设时间等有特殊要求,须与开课单位协商,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6.除学校统一安排的通识教育必修课考试课程外,每个专业要指定22门左右主要专业课程作为考试课程(即学位课程)。原则上每学期每专业安排考试课不超过4门。 7.专业课程要小型化,每门课程一般为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开出量一般为要求学生修读数量的2-3倍。 8.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实践学分,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完善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敢于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探索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有实验的理论课程要明确注明实验时数。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设立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替代部分通识教育选修课或专业任选课学分,具体规定见《潍坊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 10.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选修相近专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论)列入教师教育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选。 11.根据山东省有关规定,毕业学生普通话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以上,其中语言文学类专业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12.以下几个环节不占课内学时,课外时间完成,共计14.5学分。包括: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完成5.5学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软件每周进行1学时的网上自主学习,共70学时,计4学分; (3)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以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开设36学时,计1学分; (4)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各学院协商安排,以讲座形式讲授,计2学分; (5)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以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和讲座形式开设,结合毕业教育集中授课36学时,计1学分; (6)毕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者,计1学分。 13.参照4年制本科专业要求,5年制本科专业的课内总学分和总学时按5/4比例修订。 14.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特点积极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说明如下: (1)3年制专科毕业生原则上应修满3/4本科总学分(总学时); (2)通识教育必修课按规定的时间、学时开设,具体见附件6; (3)专科部分跨院部基础课开设见附件7。 15.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10级开始实施。 附件:1.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2.部分跨院基础课开设课型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周数) 4.课程编号办法 5.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6.专科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7.专科部分跨院部基础课开设课型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 附件1: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190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36+18 一 各专业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19010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0.5 28+8 二 各专业 191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1 36+18 三 各专业 19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3 54+54 四 各专业 1111001 大学英语(一) 3.5 64 一 音体美专业 外国语学院 1111002 大学英语(二) 4 72 二 1111003 大学英语(三) 4 72 三 1111004 大学英语(四) 4 72 四 1111005 大学英语(一) 2.5+1 48+16 一 非外语专业 (音体美专业除外) 1111006 大学英语(二) 3+1 54+18 二 1111007 大学英语(三) 3+1 54+18 三 1111008 大学英语(四) 3+1 54+18 四 1601001 体育(一) 2 30 一 各专业 体育学院 1601002 体育(二) 2 32 二 1601003 体育(三) 2 32 三 1601004 体育(四) 2 32 四 2001001 大学IT 2 0+36 一 理工类专业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二 文科类专业 2001002 C语言程序设计 2.5 24+24 二 理工类专业 200100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2.5 24+24 三 普通文科和体育专业 2001004 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 2.5 24+24 三 音乐类专业 2001005 网页设计与制作 2.5 24+24 三 美术设计类专业 附件 2: 部分跨院基础课开设课型 课程归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用专业 开课 单位 高等数学 0512501 高等数学A(一) 5 90 一 相关专业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512502 高等数学A(二) 5 90 二 0512503 高等数学B(一) 3.5 60 一 相关专业 0512504 高等数学B(二) 4 72 二 0512514 高等数学C 3.5 60 一 相关专业 工程数学 0512506 线性代数 2 36 二 相关专业 05125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36 三 相关专业 051250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36 三 相关专业 经济数学 0512515 经济数学A(一) 3.5 60 一 相关专业 0512516 经济数学A(二) 4 72 二 0512517 经济数学A(三) 3 54 三 大学物理 0612507 大学物理A(一) 2.5 45 二 相关专业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0612508 大学物理A(二) 2.5 45 三 0602506 大学物理实验A(一) 1 18 二 0602507 大学物理实验A(二) 1 18 三 0612509 大学物理B 3.5 64 二 相关专业 0602508 大学物理实验B 1.5 27 二 教育类 课程 1713505 心理学 2 40 三 教师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1713502 教育学 2.5 48 四 教师教育专业 1703507 现代教育技术 2 28+12 三 教师教育文科专业 四 教师教育理科专业 1703502 教师口语 1 20 五 教师教育专业 课程教学论 各学院自定 大学语文 1003502 大学语文 1.5 30 二 各专业 选择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附件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周数) 项 目 师范 专业 文学、经管、法学 专业 理工 专业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8 8 2 毕业论文(设计) 6 6 12 附件4: 课程编号办法 每门课程的编号由ABCDEFG共7位数字组成,其含义为:AB(课程承担院部) C(课程性质) D(课程类别) EFG(课程顺序号) 编号规则: (1)除全校统一编号的课程外,其余课程的编号由开课院部给出。 (2)AB为课程承担院部代号 数字 代号 院部名称 数字 代号 院部名称 01 机电工程学院 15 美术学院 02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16 体育学院 03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17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04 经济管理学院 19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05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06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23 中奥维也纳音乐学院 07 化学化工学院 24 英华国际学院 08 生物工程学院 25 远程教育学院 10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 成人教育学院 11 外国语学院 28 建筑工程学院 12 法学院 29 北海国际学院 13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99 其他 14 音乐学院 (3)C为课程性质:非考试课程为0,考试课程(即学位课程)为1。 (4)D为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为1;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为2;专业限选课为3;专业任选课为4;公共选修课为5;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为6。 (5)EFG为各门课程的序号,各课程开设院部按照本科专业开设先后、编号从小到大、连续不空的原则自行编定。跨院部课程顺序号自501开始。 (6)同一名称的课程,如果开课学时数差别较大,须采用不同的编号,同时课程名称后加字母A、B、C、D加以区别。 (7)跨学期开设的课程,须按学期给课程不同的编号,同时课程名称后加(一)、(二)、(三)、(四)以示区别。 附件5: 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说明:宋体小3) 教育部专业代码×××××× 教学管理系统中专业代码×××× (说明:用Word编辑;表格外正文文字均为宋体小4号;小标题加黑;表格内文字用宋体原则上为5号)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 二、业务培养规格 (说明:可用阿拉伯数字分几条表述) 汉语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等水平。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授予学位 **学士 五、主要课程 (说明:主要课程参考教育部1998年下发专业介绍中主干课程) 六、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 课程分类 理论课内学时 毕业 要求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 155学分(课内) 选修课 学科基础与 专业课程 必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理论合计 实验合计 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 注:课外14.5学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5.5学分,大学英语4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生就业指导1学分,毕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1学分。 七、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周数) 学期 理论教学 周学时 合计 复习 考试 机动 军训 公益 劳动 课程 实习 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 教育 合计 1 2 19 2 2 20 3 2 20 4 2 20 5 2 20 6 2 20 7 2 20 8 17 合计 156 八、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 性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学时 周 课 时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共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必 修 190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Course of Law 2 54 36 18 2-0 1 考查 19010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Summa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History 1.5 36 28 8 2-0 2 考查 191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 54 36 18 2-0 3 考试 19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 108 54 54 3-0 4 考查 1111005 大学英语(一) College English 1 2.5 64 48 16 3-0 1 考试 1111006 大学英语(二) College English 2 3 72 54 18 3-0 2 考试 1111007 大学英语(三) College English 3 3 72 54 18 3-0 3 考试 1111008 大学英语(四) College English 4 3 72 54 18 3-0 4 考试 1601001 体育(一) Physical Education 1 2 30 30 2-0 1 考查 1601002 体育(二) Physical Education 2 2 32 32 2-0 2 考查 1601003 体育(三) Physical Education 3 2 32 32 2-0 3 考查 1601004 体育(四) Physical Education 4 2 32 32 2-0 4 考查 2001001 大学IT University IT 2 36 36 0-2 考查 选修 至少修满13学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2. 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 性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课程英文 名称 学 分 学时 周 课 时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共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必 修 3. 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 性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课程英文 名称 学 分 学时 周 课 时 方向标识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共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限 选 课 任 选 课 4. 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 课程 性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周 数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必 修 9906001 军训 Military Training 2 2 1 考查 9906002 公益劳动 Labor Course 1 1 考查 毕业教育 Education to Graduates 1 1 8 考查 院长: 教务处处长: 分管校长: 附件6 : 专科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190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36+18 一 各专业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19010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1 54+18 四 各专业 1111001 大学英语(一) 3.5 64 一 各专业 外国语学院 1111002 大学英语(二) 4 72 二 1111003 大学英语(三) 4 72 三 1601001 体育(一) 2 30 一 各专业 体育学院 1601002 体育(二) 2 32 二 1601003 体育(三) 2 32 三 2001001 大学IT 2 0+36 一 理工类专业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二 文科类专业 2001002 C语言程序设计 2.5 24+24 二 理工类专业 200100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2.5 24+24 三 普通文科专业 2001004 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 2.5 24+24 三 音乐类专业 2001005 网页设计与制作 2.5 24+24 三 美术设计类 专业 附件7: 专科部分跨院部基础课开设课型 课程归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 开课 单位 高等数学 0512503 高等数学B(一) 3.5 60 一 各专业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512504 高等数学B(二) 4 72 二 0512514 高等数学C 3.5 60 一 工程数学 0512506 线性代数 2 36 二 05125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36 三 需先修《高等数学B》 051250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36 三 经济数学 0512519 经济数学B(一) 3.5 60 一 经管类专科 各专业必修 0512520 经济数学B(二) 3 54 二 0512521 经济数学B(三) 2 36 三 经管类专科 各专业自选 大学物理 0612509 大学物理B 3.5 64 二 各专业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0602508 大学物理实验B 1.5 27 二 各专业 主题词: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意见 潍坊学院办公室 2010年9月14日印发 校对:赵风雷
2012-06-05潍 坊 学 院 文 件 潍坊学院政字〔2010〕67号 潍坊学院 关于印发《潍坊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潍坊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学校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 潍坊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学科竞赛、科技和科研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及各类实践、资格认证等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创业或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经学校评审认定后取得的学分。 第三条 创新学分评定类别 (一)技能学分:包括学生参加专业内各类学科竞赛、文艺或竞技比赛、作品展示等获得的学分; (二)研究学分:主要是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性论文、申请专利及成果转让等获得的学分; (三)综合素质学分:主要是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类专业外活动或在文艺素养提高方面成绩突出而获得的学分; (四)专业认证学分: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的由国家各部委认可的各类社会化执业资格认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书而获得的学分; (五)其它创新项目学分。 第四条 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具体认定标准见附件。 若项目为集体项目,由项目组依次按比例分配标准学分。同一成果累次获奖,以最高奖项计算一次。 第五条 申报程序:创新学分每学年申报一次,申请创新学分的学生可于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内填报《潍坊学院创新学分申请表》(附有关证明材料),审核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审核结果经公示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六条 经审核认定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课程名称登记为“创新实践”,奖励学分只做学分计算,不进行绩点处理。 第七条 创新学分可以替代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或专业任选课的学分。累计替代不超过10学分。 第八条 监督:各学院要加强创新学分认定的监督工作。经查实,凡弄虚作假者,取消所得创新学分,以考试作弊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潍坊学院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附件: 潍坊学院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创新学分 项目 成果形式 级 别 获奖等级 作者位次 计学分数 技能学分 国家级及国家级 以上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3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2.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2 三等奖或6-7名 独立 1.5 优胜奖、鼓励奖 独立 1 省级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2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1.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1 三等奖、优胜奖 独立 0.5 市级奖 特等奖 独立 1.5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1-2名 独立 1 二等奖或3-4名 独立 0.5 三等奖或优胜奖 独立 0.1 研究学分 科研成果 国家级及国家级 以上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3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2.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2 三等奖或6-7名 独立 1.5 优胜奖、鼓励奖 独立 1 省级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2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1.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1 三等奖、优胜奖 独立 0.5 市级奖 特等奖 独立 1.5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1-2名 独立 1 二等奖或3-4名 独立 0.5 三等奖或优胜奖 独立 0.1 学术论文 国际刊号 第一作者 3 国内核心 第一作者 2 国内一般刊物 第一作者 1 专利 创造发明 主持人 3 实用新型 主持人 1 外观设计 主持人 0.5 综合素质 国家级及国家级 以上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3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2.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2 三等奖或6-7名 独立 1.5 优胜奖、鼓励奖 独立 1 省级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2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2-3名 独立 1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0.5 三等奖、优胜奖 独立 0.1 市级奖 特等奖 独立 1.5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1-2名 独立 1 二等奖或3-4名 独立 0.5 三等奖或优胜奖 独立 0.1 专业认证学分 专业技术资格认证 1-2 执业资格认证 (国家级) 0.5-1 其它创新项目 学分 视具体情况确定学分数 主题词:创新学分 实施办法 通知 潍坊学院办公室 2010年9月14日印发 校对:赵风雷
2012-06-05潍 坊 学 院 文 件 潍坊学院政字〔2010〕68号 潍坊学院 关于印发《潍坊学院关于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潍坊学院关于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试行)》已经学校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 潍坊学院关于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试行)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改革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与学的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学籍管理进行补充修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重修重考制 1.自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取消补考制度,实行重修重考制度。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原则上不安排重修重考,采用重选重修重考。 3.重修采用自修和随下年级插班重修的方式进行,重修的学生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4.重考原则上是在下一学年随下一年级考试进行。 5.第一次重考不计入重考门次,重考成绩按实际取得绩点进行登统。以后重考计入重考门次,重考成绩的绩点按0.1计算。 二、预警制 1.学生一学期未能取得应得学分(包括正考和重考学分,不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的60%者,给予成绩预警。 2.对给予成绩预警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发给预警通知书,并通知学生家长。 三、降级试读制 1.学生一学年未能取得应得学分(包括正考和重考学分,不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60%者,给予降级试读处理。 2.对降级试读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籍处理通知,并通知学生家长。 3.降级试读学生的不及格课程随下一年级修读,已及格课程免修。 4.降级试读学生应按有关标准交纳学费。 四、淘汰制 学生在校期间降级试读超过两次,在校学习时间超过该专业的最长学习期限,学校将给予淘汰退学处理。 五、原学籍管理规定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六、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七、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学籍 管理 规定 通知 潍坊学院办公室 2010年9月14日印发 校对:赵风雷
2012-06-05各地市物理学会、有关高校和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高校学生中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环境和气氛;促进大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企业选人用人开辟渠道,更好的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三——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大赛主题 提高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能力 促进就业创业 二、 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山东物理学会 协办单位: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负责人: 王少清、梁伟 三、 大赛内容 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本次参赛作品主要包括两类——实物类和软件类。 A类:基于物理实验仪器的改进或自制仪器——实物类; B类:基于物理实验项目所作的测量内容延伸、实验方法革新或数据处理改进等——以展板形式说明; C类:物理量的智能化测量——用实物类或展板形式说明; D类:物理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类; E类:依托物理原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紧密的发明或制作——实物类。 四、 大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9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山东济南(济南大学西校区) 五、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济南市济微路106号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250022 联系电话: 053182767268 13905318416 联系人:郝伟 Email地址:sm_haow@ujn.edu.cn 联系电话: 053182767267 18660127588 联系人:郑爱华 Email地址:uao_zhengah@ujn.edu.cn 六、 住宿、收费标准及具体时间和地点等未尽事宜,待大赛正式通知。 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 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筹备组 2012年4月22日
2012-05-29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努力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生活家园,经研究,决定在学生公寓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012年11月 二、活动范围 各二级学院所有学生宿舍 三、评比内容 宿舍卫生、宿舍纪律、宿舍文化等 四、评比办法 采取公寓中心每周不定期抽查和学生会宿管会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综合周、月、年度成绩进行评比,评出年度“文明宿舍”。 五、总结表彰 “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设优秀组织单位奖6-9个,优秀辅导员、文明宿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比例分别为20%、5%和2%。学校将于2012年12月对获奖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活动要求 1、学生公寓是学生重要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公寓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通过召开专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并积极行动起来。辅导员办公室主任和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公寓,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 2、要大力宣传本学院学生公寓工作,积极向各大新闻媒体投稿进行宣传报道,投稿的数量与质量将作为优秀组织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3、活动结束后,于2012年11月29日前将相关影像和文字材料加盖公章报学生工作部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综合科,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wfgyzx@163.com。 附件:“文明宿舍”评比标准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 “文明宿舍”评比标准 一、宿舍卫生(40分) (一)床面、床下(15分) 1、被子叠得方正,不方正每处扣2分;不叠被每处扣5分, 2、床上有杂物每处扣2分,床面不整齐每处扣2分。 3、个人被褥不干净每处扣2分。 4、床下不清洁每处扣2分,物品摆放不齐每处扣2分。 5、整体印象 3分 (二)地面、桌面、墙面(10分) 1、地面不净,墙角、宿舍门口有垃圾,扣3分。 2、桌面不干净,物品杂乱,扣3分。 3、墙面乱贴、乱画、有蛛网,扣3分。 4、桌子、凳子乱摆乱放,卫生工具不清洁、摆放不整齐,扣3分。 5、阳台上物品杂乱、地面不洁净,扣3分。 (三)门窗、灯具(10分) 1、玻璃不干净扣2分,破一块玻璃扣5分。 2、宿舍门、门框不洁净,门上有乱贴、乱画和小广告,每处扣2分。 3、灯具不干净,一处扣2分。 4、私自接线、接灯,长明灯,每项扣5分。 (四)其他(5分) 1、生活用品摆放不整齐,一处乱放扣2分。 2、乱挂衣物,每处扣3分,室内有异味,扣3分。 二、宿舍纪律(40分) 1、严禁存放和使用大功率电器,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往楼下乱扔、乱倒垃圾、污水、酒瓶,发现一次扣2分。 3、严禁男女生互串公寓,私自留宿外来人员,发现一次扣5分。 4、不得在公寓内赌博、酗酒、滋事,发现一次扣5分。 5、遵守公寓作息时间,不得无故晚归,发现一次扣3分。 6、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调换宿舍,发现一次扣5分。 三、宿舍文化(20分) 1、装饰内容健康向上,室内布置和谐清新,文化气息浓郁,加5分。 2、组织开展文明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一次加3分。 3、积极宣传报道本学院公寓工作,一次加2分。
2012-05-29各院部: 根据教学工作进程,对本学期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具体事宜做如下安排: 一、被评对象 本学期为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授课的教师。 二、参评人员 我校所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 三、评教时间 5月21日-6月22日,为学生网上集中评教时间(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学生选课前必须先进行评教,否则,学生选课、查询成绩等网上操作工作无法进行); 四、操作方法 第一步,进入教务处主页,点击教务管理系统; 第二步,输入用户名(学号)、密码,选择“学生”,登录,进入系统; 第三步,点击“网上评价”,参考评价指标及内容对每位授课教师打一总分; 第四步,每个学生对每门课程打完分后要点击“保存”,对所有课程打完分后要点击“提交”,评价结束。 五、组织要求 学生网上评教是一项极其严肃认真的工作,为维护该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各学院要加强领导,成立由教学院长为组长的网上评教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次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组织实施,要严肃认真,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评教活动流于形式。严禁在评教中采取不正当方式引导学生打分,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2. 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本着对学校教学质量负责、对教师负责的态度参加评教,客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任课教师。 3. “网上评教”是学生的权力,也是学生的义务。每个学生在选课前必须认真完成,投下郑重的一票; 4. 各学院要在有效评教时间内通知、督促每位学生尽快完成评教,提高本学院的评教率。 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希望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保证评教结果客观公正,使评教工作顺利进行。 教务处 2012年5月16日
2012-05-29各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沈星同志是新时期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他用舍己救人的英雄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当代青年的高尚品格。沈星同志是驻潍军队优秀军人代表,在我校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活动更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团省委《关于在全省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鲁青发〔2012〕18号)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大力营造学习先进、弘扬高尚品德的浓厚氛围,并将学习体会转化为奋力争创省级应用型特色名校的实际行动,以一流的学习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关于在全省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 关于在全省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 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鲁青联〔2012〕18号 共青团各市委,各大企业、高等院校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省国资委团委,省军区、武警山东总队政治部: 沈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营职参谋、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装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2012年5月13日,青州市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一名初中学生不慎落水,沈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人。由于河堤湿滑,被一次次推出水面的落水学生又一次次滑下,沈星同志拼尽全力将其推上河岸,自己却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沈星同志的英雄事迹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团省委代表团中央对沈星同志家属进行慰问,转达中央领导同志对沈星的敬意及其家属的慰问,并转达团中央书记处及全国各级团组织对沈星的敬意。近日,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沈星同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团省委、省青联追授沈星同志“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沈星同志是新时期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在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用舍己救人的英雄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事迹令人敬佩和感动,他的高尚品德值得广大青年认真学习。为进一步宣传沈星同志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先进、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青团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广大团员青年中集中深入开展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 一是学习他高举旗帜、紧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沈星同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向沈星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把个人奋斗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 二是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沈星同志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会游泳的他面对河水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全力救人,直至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生死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向沈星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匡扶正义,为营造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新风尚贡献力量。 三是学习他勤奋刻苦、奋发有为的优良品质。沈星同志始终保持着忠于职守、奋发进取、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追求。在军校时,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并顺利考取研究生进行深造。工作中,他好学不倦、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军事技术,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新时期优秀青年军官。向沈星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自觉把本职工作作为履行使命的主阵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四是学习他牢记宗旨、恪尽职守的忠诚品格。沈星同志入伍12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爱人民”,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最不平凡的业绩。向沈星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守岗位、恪守职责,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全省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沈星同志的先进事迹,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通过开展学习交流会、事迹报告会、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沈星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团员青年谈收获、讲体会,交流思想,对照先进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在省内各级团属媒体开辟专栏,开展主题征文,扩大学习成果;要发挥共青团频道、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开设网上论坛,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把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姜异康书记在全国、全省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起来,与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山东共青团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大力营造学习先进、弘扬高尚品德的浓厚氛围,用沈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体系,积极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共青团山东省委 2012年5月22日
2012-05-29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的通知.doc
2012-03-08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统计工作的通知.doc
2012-03-08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上报名通知.doc
2012-02-28关于开展2012年寒假返校后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教育活动的通知.doc
2012-02-21关于做好本学期开学后一个时期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通知.doc
2012-02-21关于做好2012年寒假期间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doc
2011-12-31关于开展2011年度山东省慈善朝阳助学银光学助基金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的通知.doc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