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光量子科技与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25

光量子科技与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批认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由潍坊市“鸢都学者”曹连振教授担任。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现有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光量子信息与调控高校特色实验室等省级平台以及山东省光电信息技术青创团队、山东省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青创团队和山东省量子物态科学与技术青创科技计划团队等五个省级人才与创新团队。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固定研发人员61人和管理人员3人,其中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潍坊市鸢都产业领军人才1人、潍坊市“鸢都学者”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6600余台套,仪器设备价值5700余万元。拥有飞秒激光系统、八比特光子纠缠源、十二比特光子纠缠源、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真空磁控溅射退火仪、电动微米平移台、单光子探测器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

工程研究中心在光量子信息实验与应用领域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领先。近年来,工程研究中心所依托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取得各类专利、鉴定成果30多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1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70多项,到账经费6100余万元,成果转化2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工程研究中心与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国迅量子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全力合作。

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紧跟量子学科发展,实现多光子纠缠与调控、精密测量、低维材料量子调控、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在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工程研发方面,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需求,实现安全高效量子通信网络、光量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在社会职能方面,多措并举,构建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培养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领域专业人才。工程研究中心在实验上先后制备了当时最高亮度的三光子广义纠缠源,验证了量子非定域性的准确性;搭建了国内领先的六光子-十二比特纠缠系统,并首次验证量子力学对定于实在论违背随比特数增加而指数增加的规律;首次实验验证了S=1/2信息熵不等式,给出了不同噪声信道环境下信息熵变化的规律,基于多光子极化关联测量实现了光子相位的精密测量等,发展了量子弱测量技术,实现量子测量参数的精确评估;构建了多方高效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量子信息的非定域分发与抗噪能力研究等。工程研究中心在加强攻克量子科技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致力促进量子科技核心技术产业化落地,实现量子技术在量子雷达、量子芯片、量子手机、量子通信、量子网络等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并实现相关技术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开放型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工程应用示范基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608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政编码:261061

潍苑物电

潍物先锋公众号

Copyright © 2005-2022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