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信息

带你选专业 | 物理学

发布时间:2024-07-04




一、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源远流长,自1971年设立物理教育专科起,经过数十年的积淀与发展,于2001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依托坚实的学科基础,不仅培养了大批物理学领域的优秀人才,更在此基础上孵化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前沿专业。物理学专业凭借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成果,于2013年获评山东省高校师范专业优势专业,2017年成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的核心支撑专业,并于2019年荣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拥有在校生280人,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物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定思想政治立场、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教育情怀、扎实物理学基础、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和良好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学生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教学方法,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创新精神和教育情怀,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通过系统训练和实践锻炼,培养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物理教师。

三、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A()、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物理学科教学论、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四、专业特色

物理学专业作为山东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凭借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平台。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全职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教师队伍中,96.3%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充分保障了教学的高质量和科研的深度。同时,拥有硕士生导师10人,他们在学术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为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团队屡获殊荣,包括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等。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体现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科研方面,物理学专业成果丰硕。赵加强教授负责的“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和曹连振教授负责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团队”均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发展计划。这些团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资源和机会。

此外,曹连振教授入选潍坊市“鸢都学者”,孙兵副教授入选潍坊市“鸢都学者”青年专家,这些荣誉的获得进一步彰显了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物理学专业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平台,是追求物理学梦想的学子们的理想选择。

五、就业去向

物理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本科生培养质量高,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认可。

在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本专业成绩斐然。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教学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竞赛中屡获殊荣,荣获省级以上奖励200多项,并成功申请发明专利17项。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物理学专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硕士录取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考研率始终位居学校前列。2022届物理学专业二班的考研率更是超过50%,展示了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优秀的学术潜力。此外,2019届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攻读博士学位人数比率高达26%,进一步彰显了本专业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实力。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物理学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了3000余名合格毕业生,他们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不乏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齐鲁教学名师、高等学校教授等教育系统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物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六、校友代表

 

刘兆东,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现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副主任2012年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2015年于日本爱媛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研究方向: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高温技术开发、地球深部科学和超硬材料的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子系统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Nature Geosci.Earth Planet. Sci. Lett.Geophys. Res.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

 




王利近,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5级物理学专业学生,现任安徽大学教授,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获得者。2015-2019年期间曾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98月到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作,同年底,通过绿色通道晋升为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是计算软物质物理,主要通过计算模拟来探究非晶态物质特性及其形成机理,近几年主要关注于过冷液体的动力学和超稳定玻璃的振动特性等。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hys. Rev. Lett./Nat. Commun./Soft Matter/Scr. Mater./J. Chem. Phys.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优秀人才项目和合肥市留学人员创新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各1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包括1个重点项目和1个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孟宪赫,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8级物理学专业学生,现任中国计量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9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硕博连读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同年通过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国际共同研究项目的支持进行交流访问。研究方向:先进电池材料、固体电解质的开发与应用,以及通过大科学装置进行计量测试和表征机理的相关研究。承担/参与了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及多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等。在 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 AChem. Eng. J., J.Alloy. Compd.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

 



郑洪磊,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8级物理学专业学生,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学院副教授。分别于2015年和2019年在中国海洋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至今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微波海面遥感机理、方法和应用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GRSIEEE GRSL等国际学术期刊。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608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政编码:261061

潍苑物电

潍物先锋公众号

Copyright © 2005-2022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