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潍坊学院“学史强心”社会实践队开展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活动 ——参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2-08-29

潍坊学院“学史强心”社会实践队开展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活动

                   ——参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

为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宣扬发展成就,潍坊学院“学史强心”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暑假期间组织参观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深情回顾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共产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军人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坐落于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是当地“网红”红色教育基地展陈面积2650平方米,是渤海走廊党性教育基地主体展馆,也是潍坊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被列入山东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渤海走廊”位于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简称“三北”),主体为昌潍根据地,中心在昌北,曾一度是胶东与清河、鲁中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那段极为艰苦的岁月里,“渤海走廊”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协助部队往来、密运战略物资、传递文件和情报等历史性作用,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馆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为主线,全方位诠释了“三北”党政军民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渤海走廊”的战斗历程,是昌邑市及周边地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曾获评“中国红色文化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金奖”(山东唯一),被命名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潍坊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潍坊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

走进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让人感受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据讲解员李宁宁介绍,纪念馆,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为主线,根据有关历史照片、文献资料、老人口述回忆等相关资料,综合运用版面说明、实物展陈、视频播放、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军民为保卫“渤海走廊”所进行的伟大斗争。1940年6月从胶东到鲁中的“滨海通道”交通线被日伪军切断后,沟通胶东、清河、鲁中根据地的重任就全部落在“渤海走廊”交通线上。抗战时期,战争消耗剧增,同时受到国民党阻挠,致使我党政军经费愈加困难。1939年至1943年间,胶东向中央运金主要是经过“渤海走廊”。据介绍,抗战期间,经“渤海走廊”运送山东分局的黄金达13万两,没有一两丢失或者遗落,更没有一人携金潜逃。除了运送黄金,经过“渤海走廊”还输送了大批棉花、粮食、药品及武器弹药、食盐等战略物资,保证了根据地党政军民的作战、生产和生活需要,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敌强我弱的艰难环境下,党的坚强领导、军队浴血奋战、人民群众拥护支持,使渤海走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陈列馆内的一件件文物资料生动体现了在渤海走廊的开辟、保卫和发展中,党始终发挥着坚强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昌邑党政军民肩负着既要保卫家园又要保卫“渤海走廊”的双重使命任务,在整个抗战期间,昌邑尤其是昌北党政军民以牺牲496名革命烈士(其中8名县团级干部)、伤亡群众6130人的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渤海走廊”这条“红色生命线”。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段英雄事迹就是一本红色教材。”红色精神筑牢发展创新魂,深厚的红色历史留下了澎湃激昂的红色文化,面对丰厚的红色资源,昌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和发扬等一系列操作,让沉甸甸的历史又焕发出熠熠的光辉,昌邑大地上的40余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激励着昌邑人民奋发向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强心”社会实践队成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红色独特精神内涵的感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热烈、鲜艳的红色代表了吉祥与喜庆,代表了不顾一切勇于追求的激情,更代表了坚定不移的执着实践队成员励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先辈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色精神相信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更加壮丽的红色篇章



图为讲解员李宁宁为实践队员讲解红色革命事迹。

图为志愿者一起观看红色革命影片。

 1图为志愿者学习观看革命者雕塑。


 2图为志愿者学习并诵读渤海走廊精神。

文案:卢亚杰

图片:卢亚杰

编审:商超

设计排版:檀美平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608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政编码:261061

潍苑物电

潍物先锋公众号

Copyright © 2005-2022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