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大学生下乡支教:关注留守儿童的苦与乐

发布时间:2017-08-27

2017年7月20日,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圆梦教育”社会实践服务队在茹家庄小学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茹家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成长现状。

山东省是教育大省,义务教育水平在全国相对较高,但在这个地处山区、依山而建的村庄,教育却仍然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狭窄简陋的教室、刻痕满满的木桌、锈迹斑驳的电扇,在这没有优越舒适的学习环境的条件下,却在这村庄住着朴实的孩子——谭晓檀(化名),有着瘦弱的身板,黑黑的小脸上却嵌着一双亮亮的大眼睛,她活泼可爱,就像衣服上的米老鼠总是露出天真的微笑。

爸爸妈妈都在城里打工

“你每天都来的这么早吗?这才刚刚一点钟啊!”

“可是我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我就来学校了啊!”

正午,藏了几天的太阳终于拨开云端,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升高,谭晓檀同学早早的来到教室,端坐在桌子旁,安安静静地写着作业。

“你的家里人呢?爸爸妈妈不在家吗?”“爸爸妈妈都在城里打工,我平时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呢。”听完这些话服务队队员们内心泛酸,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它一直紧扣服务队队员的心弦,不曾增减。

这个村庄,不止谭晓檀一个留守儿童。一条马路,将茹家庄和城镇连接,沿着马路的却只是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漫长的暑假,爷爷奶奶是她们唯一的陪伴;在这酷暑的天气里,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冰寒。

“爷爷奶奶好辛苦!他们早上两点就起床了!我的爷爷奶奶可厉害了,他们每天还要挨家挨户的送秸秆呢!”队员们对此感到吃惊,“风雨无阻?”“当然了!每天都要去削秸秆的。奶奶身体不好,不能再出去工作,爷爷还要下地耕田,我有个小弟弟,我会做饭呢!老师,你会做饭吗?”“你的爷爷奶奶不累么?”“肯定累啊!我很懂事的,我做饭可好吃了!”

十岁的孩童,本该是开心欢乐的年纪,现实却是承担着本不应该的承担的担子,我们深感震撼!

爷爷,老师来看你咯

“你的家在哪啊?”

“老师,跟着我走就好了,不远不远的!”

谭晓檀的个人生活经历,引起了服务队员们的注意,服务队队长姚晓岱决定进行一次家访,为了进一步了解村庄留守儿童的情况。泥泞不平、曲曲折折的乡村小道上,留下的是服务队队员凌乱的脚印。

很快,一处院子映入眼帘,大门敞开,可以看到里面那简单的陈设,雨后院子更显简陋。队员们刚刚踏进院子,便传来一句清脆欢快的声音。“晓檀!是你回来了吗?”只见一个苍老的身躯从屋子内慢慢走出,看到我们的到来,那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老人佝偻着身躯走上前来,紧紧握住姚队长的手说:“是老师来了呀!快进来坐!”那声音满是欣喜。

“爷爷,你能给我们说一下孩子的基本情况吗?”“孩子啊……”谭爷爷坐在板凳上,犹豫了一下,表情微滞,望了望在屋外玩耍的谭晓檀,“她爸她妈常年在外,我和她奶奶身体也不好,家里还有果园,农闲时,我们也削削秸秆,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孩子平时有什么娱乐设施吗?”“孩子平时就在院子里玩,虽然爸妈不在家,但她还是挺活泼的,和其他孩子也玩的很开,但是对这个事儿比较敏感。”

“哦?”“你们也许不知道,孩子她爸是上门女婿,我其实是她姥爷,孩子不喜欢这个话题,我也希望你们尽量别提这事儿!” 说完,爷爷憨憨一笑。

谭爷爷又简单介绍了一下村庄的整体情况,队员们耐心地听取了谭爷爷的介绍,对日后的工作开展也有了基本规划。

老师,你的“大炮”是什么啊?

“老师,你手里的‘大炮’是什么啊?”

“这不是‘大炮’,这叫单反相机,想学吗?”
服务队随时跟拍的单反相机,引起了谭晓檀的注意,双目中充满对未知的渴望,两只手总是情不自禁的伸向相机,不停地摸索。

服务队队员也将相机递到她的手上,耐心的教授她基本拍摄技巧。从基本的使用技能,到更深层次的调光对焦,她的手指不断在相机上划过,按着不同的按键。在其掌握基本技巧后,便示意她可以去跟拍。

她的笑容挂在嘴角,双手紧握相机,在服务队人员的陪伴下,开始了自己的“拍摄之旅”……她行走于同学们之间,不断地按下快门、旋转镜头、调整姿势,只为拍下一张张满意的图片。脸上是天真的模样,服务队人员也表现出满意的微笑。

十岁的笑容,就是美好和愉快,无忧无虑才真正的属于她们。无论生活是否艰苦,总会有美好的事物伴人左右。

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更多的人去呵护,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怀。也许他们吃的很简单,也没有多少新衣服,也许父爱母爱在他们那里显得很模糊,但是他们依然快乐,依然有自己纯真的梦想,他们身处贫寒之家却内心富有。虽然我们的在这里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会倾尽所有,用爱去温暖他们。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608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政编码:261061

潍苑物电

潍物先锋公众号

Copyright © 2005-2022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