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暑期三下乡感悟:为爱插上翅膀,助梦飞得更远
2019-08-24
 

15天的支教生活在八一建军节的这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来时的斗志昂扬到中途的失意彷徨再到最后的恋恋不舍,15天完成的不止是一次历练,见证的更是一场成长。

从课桌到讲台的华丽蜕变

这天,艳阳高照,周围的空气在不停地向我喷吐着热浪。叽叽喳喳的鸟儿也被这高温烘烤得无力动弹。那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当天还因地势原因停水,一整个上午我全靠一瓶矿泉水支撑着,到了下午我不顾咽喉向我提出的抗议,为了让坐在后排的学生也能听到讲课声,尽可能地放大声音。这时一个坐在后排的女同学悄悄站起来关上了门窗,其他同学解释说:“老师,关上门,您就可以不用那么大声音了。”“可是那样你们不热吗?”“不热,不热。”看着他们被汗水打湿的头发,我的心像抹了蜜一样。那一天是15天里最热的一天,尽管我衣服的背后开满了盐碱花,但是我的课堂丝毫没有被酷暑打倒,相反我收获了一份身为老师才有的幸福。下课后,我看到原本已经喝完的矿泉水瓶里不知何时再次装满了水,里面还有几只不听话的水碱在嬉戏打闹,我不禁眼眶泛红,朝台下由衷地说了一句“谢谢”。

图为志愿者在上物理课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景皓 摄

支教=“智教”≠只教

“同学们,知道我们来是干什么的吗?”“支教。”在《淮南子 说林训》中有一句话叫“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之后由它所延伸出来的一句话被大家广为流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我几天的走访调查了解到,这里的教学条件及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的课程都无法真正展开。以至于现在形成了一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思考,懒于动脑的不良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给大家开设了一门师生互换课,学生提前备课,将自己认为重点、难点的问题第二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清楚。而我以学生的姿态,坐在台下用实际行动向同学们阐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所幸我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在接下来开展的科学实验课中,学生们慢慢地打开了之前被封锁的思维,敢于向老师提问,质疑老师所得出的结论。哪怕他们有时会把我给问住,但我依旧很高兴看到他们“智教”后的进步。

在教授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学生王怡主动请缨尝试纸杯托水实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贾洪飞 摄

心怀感恩,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离别之际,孩子总是敏感的,就算你不说,他们自己心里也有一个小算盘。“老师,给我留一下你的联系方式呗!”“老师,我帮你洗菜吧!”“老师,这是我爸爸送我的小猴子,我现在送给你,以后你看到它就会想起我来了!”…孩子们,你们可知道,老师也舍不得你们啊。是你们带给了我为人师的欢乐,纸上得来终觉浅,是你们用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短短15天的相处,你们每个人的笑脸早已深深烙印在了老师心头。但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我们下次更好的相遇。

图为懂事的孩子们在察觉到志愿者快要离开后,主动请求课间帮助志愿者洗菜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泽宇 摄

八一的号角已经吹响,来时的大巴又一次停在了相同的地方,物是人非,没有来时的欢愉和激动,每个人脸上挂着的是离别的忧伤。车辆驶过带起的尘土飞起又落下,但我相信在这群孩子们成长之路上我们所留下的痕迹却永远不会被遗忘。(通讯员梁淑蕾)